分身

分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李永晶
出品人:一頁folio
页数:544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7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6378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日本史
  • 历史
  • 日本思想史
  • 文化
  • 李永晶
  • 日本历史
  • 东亚
  • 分身
  • 奇幻
  • 变身
  • 多重身份
  • 超现实
  • 科幻
  • 自我探索
  • 心理成长
  • 平行世界
  • 身份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21世纪的日本论,中国日本认知的再次更新

★ 日本三部曲开篇力作,重构近代日本精神史

★ 深刻揭示日本何以在近代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了让人震惊的角色?

★分析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

★ 展示一条民族主 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

【特别推荐】

许纪霖——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与自己最为纠缠的国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邻居。从明治维新到军国主义,日本尝到了“另类普遍性”的失败,而战后的新宪法与民主实践,让日本回归到了世界主义的文明普遍性。日本的这段国家历史,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面难得的借鉴之镜。作者的这部著作从精神史的高度,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点。

刘苏里——作者以其惯有的沉静、慎思风格,给我们描画了一幅“新日本论”长卷——既是向同行先贤的致敬之文,也是对当世提出的警戒之文。在作者的论述中,日本不再是行进中的我们的简单镜像;它的崛起、疯狂、毁灭、重生,也不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由死由生的简单例证。近现代的日本,为世界,当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的路径。“新日本论”正是在“日本道路”对世界的启示中铺陈开来。

刘擎——这是一部新颖而杰出的近代日本精神史论著。它呈现出日本精神史演进中的巨大爆发力、自我冲突与纠葛、惨烈的失败以及最终的拯救,读来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同时,“分身”的隐喻敏锐地把握了日本对于中国兼具亲缘性与异己感的双重性,从而洞悉并阐明了日本精神对于探究中国之自我理解的特殊意义。最终,作者重新勘定了近代东亚历史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展现出富有启示性的世界主义视野与愿景。

施展——日本与中国在近代的各种恩怨情仇,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双方在外在身份与内在精神上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错位,几乎互为镜像般地反复出现。这部著作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它深刻而又全方位呈现出的近代日本的精神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命运及未来走向,是极有价值的。

【内容脉络】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选择日本近现代史上的若干个精神主题予以刻画和重述,诸如水户学、亚洲主义、近代超克、日本马克思主义、战后民主主义以及战后日本宪法的问题,从而揭示日本经验在思想史、政治史与文明史上的意义。对这些主题的讨论,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近代日本的变迁,更是重新认识东亚世界史变迁和探寻更为公正的世界秩序不可欠缺的视角。

作者简介

李永晶

旅日十年,东京大学博士。曾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学术兴趣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近代国家关系史、古典政治哲学。

著作有《东京留学忆记》《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友邦还是敌国? ——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另有译著《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等。

目录信息

引 子 认识日本,认识自我
绪 论 什么是日本——我们的方法和视角
一、日本:一种精神现象
二、国家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课题
三、分身:东亚世界体系的视角
第一章 尊王攘夷 中华世界的投影
一、东亚儒学:“日本是中华!”
二、尊王攘夷:时代风云中的水户学
三、世界帝国:近代日本的国家目标
第二章 竞逐亚洲 面向世界大舞台
一、想象亚洲:日本帝国意识的成长
二、亚洲主义的三重精神结构
三、东亚内战:从亚洲主义到民族主义
四、文明使命:未完的亚洲主义叙事
附论
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世界认识的转变
第三章 超克西方 普遍世界的创造
一、近代超克:世界革命的理论
二、京都学派:世界史的预言者
三、天命流转:近代东亚的世界主义
附论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秩序:民族与帝国的视角
第四章 世界革命 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一、从明治到昭和: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二、昭和维新: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变异
三、民族与世界:东亚世界的新认识
四、东亚世界史中的日本马克思主义
附论
大正民主主义:人民觉醒的光与影
第五章 民主主义 旧邦新造的历史意识
一、东亚的王权:为万世开太平
二、永久革命:作为近代超克论的民主主义
三、战后民主主义与历史认识
四、战争与民主:东亚世界史的反思
附论
军国暴力:近代日本精神史的污点
第六章 日本宪法 从民族国家到世界主义
一、日本宪法的世界主义属性
二、隐匿的立法者:重新思考日本宪法的论争
三、日本宪法的真相:民族国家的世界化
四、世界主义:日本宪法的时代精神
附论
鹤见俊辅的人生:作为战后日本精神史的个体史
第七章 明治维新 东亚世界史的精神秘密
一、明治维新的真相与意义
二、英雄、时势与历史的本质
三、维新志士与东亚世界的古典传统
四、作为古典精神事件的明治维新
附论
日本转向:东亚古典精神的相逢与终结
结语 青春东亚 近代日本精神史的再省察
一、重述近代日本精神史的意义
二、方法论的省察:我们的困难与采用的方法
三、新世界主义与世界史叙事
尾声 为什么日本的故事说不完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采访︱黄晓峰 亚洲、亚洲主义与中日关系 《分身》这部作品的副标题是“新日本论”,但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个关键视角却是“亚洲”。为什么在论述日本时,“亚洲”这么重要?相关的问题是,您在书中谈到了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它是否就是在与中华文明长期比较、对照乃至对抗中...  

评分

这又是一本王老师推荐的,我真是王老师的粉丝啊。这书我觉得更应该叫现代日本的精神史。看完序言的我就很有感觉。开篇的那两句“认识日本,认识自我。这是一个需要新的日本论的时代”这个时代是需要的。无论我们是从电视剧还是新闻所得来的对日本的印象。还是从《菊与刀》《武...  

评分

即使只是看到推荐的几位我最喜欢的国内的历史方向的作者就已经说明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施展老师、许教授、刘苏里先生、刘擎老师,都是我喜欢的。????。 我感觉是有几个节点时间的,比如明治维新、一战、二战、还有上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都是影响日本国民性格的关键时间节点...  

评分

李永晶的日本新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从黑格尔客观精神的发展演变的角度来分析中日关系。近代以前,整个东亚处于儒家文化圈内,这种文化以华为中心渐次扩展到夷。 对于传统中华来说,日本就是夷。日本游离于东亚大陆的海外,虽然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学习中华文化,但从...

评分

这又是一本王老师推荐的,我真是王老师的粉丝啊。这书我觉得更应该叫现代日本的精神史。看完序言的我就很有感觉。开篇的那两句“认识日本,认识自我。这是一个需要新的日本论的时代”这个时代是需要的。无论我们是从电视剧还是新闻所得来的对日本的印象。还是从《菊与刀》《武...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年12月。在近年日本研究著作中,精神史研究独异罕有,始终克制在大而统之的高站位上,高于文化的文明层面,因而先声夺人。作者清醒认识到题目的高度复杂和易于发散,有力操控下摆开了整书较为凝练的论证结构。由于在文明成型的过程中,中日两国高度互动、羁绊甚深,因而互相在精神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长期对照“天朝上国”的日本怨念尤深。这种怨念表现为取中华而代之的冲动,近代则又演化为建构亚洲乃至世界帝国的野心,追根究底,是对一种精神的强烈自我实现欲。而无论追溯历史,还是考察明治开国以来就此精神实现的意图与实践,又主要围绕着中国。反观中国一方,整个现代化的开蒙与文明建构,对日本的译介和启蒙也是无比倚重。在此意义上,中日两国互为精神“分身”。整体持论平允,逻辑快感洋洒,捧读停不下来。

评分

评分

2019年12月。在近年日本研究著作中,精神史研究独异罕有,始终克制在大而统之的高站位上,高于文化的文明层面,因而先声夺人。作者清醒认识到题目的高度复杂和易于发散,有力操控下摆开了整书较为凝练的论证结构。由于在文明成型的过程中,中日两国高度互动、羁绊甚深,因而互相在精神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长期对照“天朝上国”的日本怨念尤深。这种怨念表现为取中华而代之的冲动,近代则又演化为建构亚洲乃至世界帝国的野心,追根究底,是对一种精神的强烈自我实现欲。而无论追溯历史,还是考察明治开国以来就此精神实现的意图与实践,又主要围绕着中国。反观中国一方,整个现代化的开蒙与文明建构,对日本的译介和启蒙也是无比倚重。在此意义上,中日两国互为精神“分身”。整体持论平允,逻辑快感洋洒,捧读停不下来。

评分

学术性太强了

评分

在历史的重重纠结中,无法识别他者,同样也难以认清自我。从互为镜像的角度看,同为同一文明体的近邻,“构成了东亚传统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相互冲突与调适的全息缩影。”对此“分身”论而言:1.反推出源头上的儒家普遍主义,理论建构的一致性不能统括具体走向的巨大差异,犹如种子类似,土壤迥异;2.精神史的梳理,在东亚文明秩序和其表达及其拓展的框架内,思想渊源整体性易于勾勒,但又简约了更为全面丰富的历史情景;3.新世界主义及其叙事的主张,更似一种先验的提炼,放置更大的视阈中,并不显得“世界”;4.“分身”的意义,亦在于检视自我的“眼光与原则”,但最后还是缺少这一华丽而艰难地“一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