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的扛鼎之作,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不同于《斯通纳》在蒙尘50年后才重回大众视野,《奥古斯都》一面世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时隔40多年仍然受赞誉,且因《斯通纳》的畅销而为更多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是一部经时间洗礼而魅力有增无减的佳作。如果说《斯通纳》 是每一段人生的镜子,那么《奥古斯都》就是每一个灵魂的肖像。
◆ 如果人生没有退路,至少可以选择义无反顾。
纤弱的少年,忽然被卷入残酷的权力之争——“是命运抓住了我,而我选择不躲开它的怀抱。”命运成就了奥古斯都,而奥古斯都将这个名字铸成了永恒。
------------------------------------
本书以书信体形式写成,其中也夹杂了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军事传单等,借罗马众人之笔描绘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一生。
奥古斯都本名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养子和继承人。这个男孩纤瘦的身影在空旷的操场上缓缓而行,方向不定,好像要找出一条路来——他向谋杀者施援,与旧友为敌,和对手结盟,使派系之争横行的罗马恢复了自由。36岁时,屋大维获得尊号“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全力维护着罗马的秩序与和平,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女称作“我的小罗马”。凭着对这二者的爱,他在权谋倾轧的罗马世界中义无反顾地前行着……
--------------------------------------
威廉斯重新创造了罗马帝国——从尤利乌斯•恺撒之死到奥古斯都的生命终点,从一个病弱的男孩到一个在远征中险些送命的病弱男人再到一个貌似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宫廷、元老院和人们尔虞我诈。他采用书信体和多视角,末了所有的声音如拼贴画一般融汇于主人公身边。
——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
沉浸于《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和《奥古斯都》——特别是《奥古斯都》——就是进入一位能工巧匠的建筑,他无畏地直面人生的危机与救赎。
——《洛杉矶书评》
这个世界令人着迷,它的复杂、奢华、政治犬儒主义、民众的轻信以及暴力酷似我们自己的世界。
——《纽约客》
在美国作家所写的历史小说中,这是一部卓越之作。
——《华盛顿邮报》
《斯通纳》和《屠夫十字镇》的读者会在这里遇到一个他们所不知的全新的约翰•威廉斯:《奥古斯都》是一部设定在古罗马的书信体小说。他在自己的后期小说中还能展现全新形象并获得高度评价——是一位难得的天才。
——The Millions网站
一部极广阔又极精细的小说,两方面相辅相成,无一失色。
——《金融时报》
《奥古斯都》让人欲罢不能,充满生气。
——《巴黎评论》
如果有人已准备好暂且把现代道德观放在一边并获得一点关于自己的知识,这部关于一位老皇帝的小说会让你颇有启发……这位让人震惊的美国作家展现了遥远的生命如何酷似我们自己,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
——《新政治家》
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1922—1994),美国作家、诗人、学者。辍过学,当过电台播音,从过军。退役后入大学就读并获博士学位,于1954年—1985年间在母校丹佛大学任教,教授大学英语及创意写作。曾编选《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诗歌》,也创作过两本诗集。
一生只写了四部小说:《惟有黑夜》(1948)、《屠夫十字镇》(1960)、《斯通纳》(1965)、《奥古斯都》(1973,本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译者:郑远涛,生长于广州,在北京度过七年,大理两年,现居美国旧金山市郊,向太平洋开轩。英文系毕业,从事翻译十余年,译著成书出版的作家包括玛丽·瑞瑙特(亚历山大三部曲)、约翰·伯格、约翰·威廉斯与张爱玲等。第30届梁实秋文学奖(翻译类译诗组)评审奖得主。
奥古斯都,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罗马第一公民”,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恺撒的甥外孙和养子。他的故事被各种方式不断演绎。约翰•威廉斯在小说《奥古斯都》中采用了别致的书信体形式,从奥古斯都同时代人和自己的角度,用不同碎片拼凑起一个大家眼中的奥古斯...
评分两年前,我有幸拜读了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斯通纳》,发自内心的喜欢,因此做过一篇极为斧凿,略有些做作的读后感。及到这本《奥古斯都》,从购买到阅读都没有任何犹豫,同样的喜欢甚至可以说是更加喜欢,所以抑制不住,同时又不胜惶恐的写下这篇读后感。 并没有刻意与《斯通纳...
评分我承認,在閱讀本書之前,我並不知道約翰‧威廉斯這位作家,他一生的作品不多,都是我不感興趣的。而這部《奧古斯都》,則是偶然看到簡體版的譯者鄭遠濤先生的介紹時,方才知道有此優秀的作品存在。 《奧古斯都》正如其名,是一部講述那位知名的羅馬“第一公民”屋大維一生的...
评分一个个矛盾的人物穿插上演了这出罗马史诗,每一个人物塑造地都极其好,极其丰满生动。这不止是奥古斯都一个人的传奇,如果说奥古斯都是月,配角是星,这本书就构成了很美很美的一幕星河夜景,令人叹息,令人唏嘘。宿命的感觉,难逃又无处可寻的无奈感。 奥古斯都·凯撒,19岁组...
评分by 谷立立 约翰·威廉斯的一生贯穿着同一个关键词:拒绝。终其一生,他拒绝被定义、被归类,拒绝成为公众瞩目的文化明星,拒绝循规蹈矩地做传道授业的文学教授,只愿我行我素、我手写我心地诠释一位真正作家的本色。这倒不是说他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事实上,他在文学上的...
他继承凯撒之名,创下奥古斯都的威名。书信体很新颖,耐读性强。 期待《唯有黑夜》中文版的出版。
评分我觉得威廉斯不适合写屋大维这样的角色。九五至尊,仍旧是失败者这种感觉还是没有出来。不过罗马的皇帝和中国的皇帝仍旧是两码事。
评分短时间内读了不止一遍,非常非常喜爱。刚开始读得有点难,等习惯了跟随各种第一人称切换,就舒畅了。尤利娅的手记有凄厉之美。读到父与女的最后一次会面,落了泪,那是作者书写的出发点。终章的皇帝自述是华彩部分,是等待死神的老翁、智者、君王和平静忧伤的父亲的遗言,每一种身份都在那儿闪着光。
评分多视角的交叉,塑造立体的屋大维和纷繁的罗马史。最后以屋大维的临终自述统揽全文。书信体并不碎片,而是别具匠心的结构。撰写者的说话语气就很有意思呢,看看每个人眼里的屋大维是怎样的,他们对局势的看法是怎样的,以及言谈中反映出的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当然,前提是了解这段历史,搭配阅读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和甲骨文出品的《奥古斯都》吧。《牛津古罗马史》和伊迪斯•汉密尔顿的《罗马精神》也不错。
评分奥古斯都一直是个不太好写的历史人物,多数人也忽略了他战胜安东尼后成为“祖国之父”的心路历程,其实他在罗马统治在位几十年对西方文化、政治等方面影响深远。约翰·威廉斯恰恰写得最精彩的就是他还原了这部分的奥古斯都。行文干净利落,手起刀落般塑造人物形象,不愧是大师手笔。文学大师笔下的罗马皇帝形象,最值得阅读并深思的,一部是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另一部便是约翰·威廉斯的《奥古斯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