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30篇。前19篇为专题论文,主要关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阶层、学术学风、地域文化、选官制度等,史料丰富,考辨细腻,且擅长从细节中提炼出宏观见解,在诸多重大论题上,深化了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其余11篇则为学术书评与回忆文章等,眼光独到,文笔洗练,坦率真诚又充满诙谐,展示出作者本人鲜明的个性。
胡宝国,男,195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汉唐间史学的 发展》。论文《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
应该是士无同,更直白。 古代的士人研究是综合性,关联性,能反映出与日本韩国的区别,同样也是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有的共通点。 士人的产生是农业剩余量供给, 是统治者配备的专职行政管理人员, 是地方势力派在政权中的代表, 是独特文化经济政治阶层的体现, 更是庶族地主...
评分 评分@中华书局1912:[胡宝国论学短札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上市] 胡宝国,195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网名“将无同”,人称“同老”。正值同老新书《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上市,蒙其慨允,我们将他近来谈论文章背景与...
评分 评分@中华书局1912:[胡宝国论学短札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上市] 胡宝国,195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网名“将无同”,人称“同老”。正值同老新书《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上市,蒙其慨允,我们将他近来谈论文章背景与...
同老手眼不凡,又不作媚时语,精纯淡泊,故自令人心生爱敬。但同老的个性,似乎于政治极不屑,于今是极消极的,于古亦不愿措意,故观察视角多是文化的、学术的、地域的,但有些他提到的问题似乎还是要从政治进入才能得到更切实的解答,同老就完全避开了。学术是一流的学术,固然有些遗憾,终究无损于为学与为人的精彩。
评分非常好。同老的文章,似乎都很有六朝遗风。
评分选读魏晋学术与近代学术
评分强推,胡先生的学术水平很高,论文不长但简明扼要,最后写的回忆周一良先生的文章,读了真的是让人唏嘘,毕竟是书生,一句话道出了多少辛酸泪
评分往复论坛数据迁移七年后,大慈善家著作两等身了,金轮法王成了系主任,云中君成了网红,老冷因为播客火了,太史政开办了中古史资讯,同老出版了这本足以载入史册的论文集。同老的卓越在其敏锐的史学触觉和夯实的史料功底,每篇文章除史料和顶级研究外几无注释,但是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让人心悦诚服。全书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作者单篇发表论文,后半部是书评与回忆录。同老长于东汉魏晋南朝政治文化史的考量,历史地理学的理念运用也得心应手,算是田余庆后健在的六朝史第一学人也不为过。《两汉家学的变化》一文发表在纪念父亲胡如雷先生的文集中,讲述永嘉之乱后南迁士族子弟的《释“少孤贫”》发表在纪念田余庆先生的文集中,可以把自身经历与学术志趣如此紧密结合,且篇篇能成一家之言遗世独立者,如今刚过耳顺之年却已病入膏肓,实在是天妒英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