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有忌》分为三辑:读史,回溯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多维度看待历史事件,评点古今历史政治文化的得失;读书,遍寻中外名家、经典,汲取智识,从书中探寻走出现实困惑的蹊径;读世,既有对“盛世修典”等热门事件的述评,又有对故人的追忆,冷眼记录亲历世事的感悟。
光明鸟·主见文丛 系列丛书:
家书中的百年史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21649/
虽败犹荣的先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52/
放言有忌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33/
岂有文章觉天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43/
在他乡寻找自己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31257/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1948年生于上海。知名文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
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菿汉三言》等古籍十余种。论文有《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史坛南北二陈论》等数十篇,多编入《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文史随笔结集有《敬畏历史》《水浒乱弹》《书砦梁山泊》《宫花寂寞紅》等。
作为一本由作者发表在各式刊物上的文章结集而成的文集,《放言有忌》中所容纳的文章难免让读者看来有参差不齐之感,但由于作者本身所具备的史学素养,加上对文字的敏感和坚守,仍使得这部文集值得一看。 本书的作者虞云国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历史学者,主攻宋史。著有《宋代台...
评分翻一翻文章后面的“本文原载”的各路书刊报纸专栏名目,就会发现原来书中所收录多是些作者的书评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这其中既有作者对他人的书评,亦有作者对自家著作的评述,还有一些讨论了与书相关的话题。私以为,比起书名所用的“放言有忌”,明显该书“读书偶得”的成分...
评分何以“放言有忌” “放肆其言”与“放纵其言”的唯一尺度,就是宪法规定的阈限。著名宋史专家虞云国在“光明鸟·主见文丛”《放言有忌》(华夏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一版)一书中说,尽管书名“放言”,然而,“放言”的现代内涵,远比古典涵义更为复杂微妙。每一个世代...
评分如果一名学者不说人话,不干人事,他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可能比一个普通人干坏事更加地深远。普通人只能逞口舌之利,影响不过周围好事围观之人,即便借助媒体传播也不过三五天一二月光景,就彻底湮没;学者文人却能以文字直戳人心,经年释放精神毒药,时间久了,不仅带偏了人们...
评分(1025字)古之“放言”与今之“放言”完全是两个概念,也许是时代发展致文明之故,在封建时代,孔子说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即隐居不再说世事之意;而今之“放言”则是放纵其言,不受拘束,虽说言论自由,但也不能逾越法律的限度。故如此书名《放言有忌》,有忌,而不是全...
光明鸟
评分光明鸟
评分几年前读到《史坛南北二陈论》一文,就对虞先生的慧眼如炬印象深刻;后来又读到他极见功力的《胡三省宋史观探微》,更是深感敬服。本书是由作者近年来的书评随笔结集而成。最喜欢其中的《<学习与批判>里的海上学人》一文。作者通过精细的梳理考证,勾勒了上海的三代学人在文革后期‘隐射史学’盛行期的种种表现,并由此而探讨了‘权力与学术、政治与学者、学术自由与学者人格、思想饥渴与文化禁锢’之间的关系。读完此文,谭其骧先生不畏权贵只为求真的学者风范,余秋雨曲学阿世甘为御用到晚年还不惜歪曲事实只为自己开脱的丑态,纷纷跃然纸上。
评分放,置也,放言——隐居不论世事。 放言——放纵其言。 “读史、读书、读世”三辑多为“常识”也,而今无正确的史观以及独立的思想,那么“常识”也是奢侈的~
评分几年前读到《史坛南北二陈论》一文,就对虞先生的慧眼如炬印象深刻;后来又读到他极见功力的《胡三省宋史观探微》,更是深感敬服。本书是由作者近年来的书评随笔结集而成。最喜欢其中的《<学习与批判>里的海上学人》一文。作者通过精细的梳理考证,勾勒了上海的三代学人在文革后期‘隐射史学’盛行期的种种表现,并由此而探讨了‘权力与学术、政治与学者、学术自由与学者人格、思想饥渴与文化禁锢’之间的关系。读完此文,谭其骧先生不畏权贵只为求真的学者风范,余秋雨曲学阿世甘为御用到晚年还不惜歪曲事实只为自己开脱的丑态,纷纷跃然纸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