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秘密签署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当包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在内的各大国领袖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蒋介石却早早地判断德国将进攻苏联,时间是1940年10月21日,也就是说,还在希特勒具体签署这项攻苏计划的将近两个月之前,蒋已经提出这一可能,这是一个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蒋介石通过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一步步印证纳粹德国攻苏时间,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做出结论:“余断定德必于日内攻俄”,而这“日内”的判断,恰好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前一天。
蒋并非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身陷战争泥潭的弱国领袖,蒋介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国际变局将日本赶出中国,从这个层面上讲,蒋介石还是一个积极的游说者。出于对苏联的本能敌视,蒋曾先后向英美献“上策”,从旁煽动德国进攻苏联,其间充满着无奈和悲凉,所有细节都被邓野一一还原,极具可读性。
邓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专攻中国现代史,主要著作有《民国的政治逻辑》《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20世纪是个残酷的世纪,爆发了两场空前激烈的世界大战(如果加上冷战则是三场),哪怕是原本强盛一时的大国,也经不起再三出错。这其中,最弱的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分崩离析,退出了大国的行列;德国在二战中卷土重来,但终于和日本一同战败,虽然经济...
评分20世纪是个残酷的世纪,爆发了两场空前激烈的世界大战(如果加上冷战则是三场),哪怕是原本强盛一时的大国,也经不起再三出错。这其中,最弱的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分崩离析,退出了大国的行列;德国在二战中卷土重来,但终于和日本一同战败,虽然经济...
评分蒋介石的战略布局一文,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值得一看蒋介石的战略布局一文,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值得一看蒋介石的战略布局一文,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值得一看蒋介石的战略布局一文,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值得一看蒋介石的战略布局一文,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值得...
评分笔调简略冷峻,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战局、纵横捭阖之下的走向有清晰的梳理。容易为人诟病之处,则在参考史料所依据蒋本人日记,对各国史料、研究均鲜有参见,从这一写法也可看出,作者的研究范式与现代史学不同,而旨在“复盘”之后品评战略与人物,这其实是中国传统中谋士、策士的做派。本书之优劣均系于此。
评分部分结论得出比较勉强,有对材料过分解释的问题。 总体行文结构均可,材料的使用和分析仍是那么巧妙,然窃以为同巴黎和会一书,同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一书相比,不在同一水准。
评分都这个价格了 书封能用硬点的纸么?
评分总结一下邓野研究蒋介石的三板斧:蒋介石日记、王世杰日记、大公报社论。还有半个的话大概是唐纵日记。
评分笔调简略冷峻,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战局、纵横捭阖之下的走向有清晰的梳理。容易为人诟病之处,则在参考史料所依据蒋本人日记,对各国史料、研究均鲜有参见,从这一写法也可看出,作者的研究范式与现代史学不同,而旨在“复盘”之后品评战略与人物,这其实是中国传统中谋士、策士的做派。本书之优劣均系于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