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绅政权

军绅政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志让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19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8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7616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军阀
  • 历史
  • 陈志让
  • 民国
  • 海外中国研究
  • 近代史
  • 民国史
  • 军绅政权
  • 民国史
  • 政治制度
  • 军阀统治
  • 权力结构
  • 历史分析
  • 中国近代史
  • 社会阶层
  • 国家与社会
  • 权力博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北洋军阀史研究的经典论纲性著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军绅政权的形成及军阀时期社会的种种变迁,重点讨论了政治的离心力、军阀的地区与派系斗争、宪法与传统、财政与军费等问题。作者认为,1895年以前,中国是绅军政权,这之后到1949年以前,是军绅政权。军绅政权因为派系与地区两方面的矛盾,不能统一中国。在思想上,他们对近代文化最大的让步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行动上,互相混战,横征暴敛,摧残新兴事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简介

陈志让(Jerome Chen),四川成都人,《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之一。研究兴趣广泛,在中国近现代史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对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的研究,成就尤其突出。

目录信息

王尔敏序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政治的离心力(1900—1911):官、绅、军队
第二章 政治的离心力(1912—1913):各省
第三章 南北之分
第四章 内战的形态
第五章 联省自治
第六章 士兵
第七章 派系与内政
第八章 派系与外交
第九章 宪法与传统
第十章 财政与军费
第十一章 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十二章 文化的趋势:守旧与现代化
第十三章 军阀的仇敌
第十四章 结论
附录 军官团与军官团的精神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是读了王人博的书评《枪口下的宪法——读<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才知道这本书的,然后从图书馆借来1980年三联的版本读。王人博对这本书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能把一个苦难民族的经脉把捏的如此清楚明白,想必不是大家而不能为。这是典型的“经典小...  

评分

最后的结语可谓图穷匕见——“我深知在中国以外台湾香港等地的高级知识分子还在那里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保存中国儒家的文化传统,来保存中国人固有的宝贵的品德。他们的基本公式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也知道在那些高级知识分子之间,派系斗争也是很严重的。学术意...  

评分

评分

简评:这是一本没有讲清楚理论说明白问题的观点过时的历史书。 究竟什么是军阀?既然此书讲的是军绅政权,而且切入点是军阀,那么对军阀的概念界定就非常必要。但是很可惜,我觉得陈公对军阀的概念界定太过随意,即只是采取了一种描述性的表述,导致这一基础性概念...  

评分

腐朽的封建统治无法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某种导火线(外侵)的作用下,需要新的政权来掌控,而在“乱世”时代,“武力”则是最有发言权的,谁拥有“军队”,谁就有“政治话语权”,袁兄不就是那样吗,一个自诩为白面书生的精英分子,掌控了军队,享受了孙文的革命成果和...  

用户评价

评分

概括性强,启发点多,资料详实,取舍得当。1、1905废科举,现在教育比传统教育更昂贵,使个人上进与家庭财富的联系更密切,1907年各省练兵给贫寒青年的机会;2、办新政一方面加强了绅士的力量,一方面削弱了他们的团结;3、有道无道的传统标准与合法违法的现代标准在宪法上的冲突。2、3、4、5章有待梳理,9(宪法与传统)、12(文化的趋势)章可再读。

评分

三点九星,很快翻了一下,值得阅读,政治博弈分析的非常到位,好书。

评分

==高二时候买来的书,最近才看完,我是不是真的好没用?

评分

军阀研究的发端之作,现在看来仍然浅显了,不过读读也不错,至少是更专业的视角

评分

毕竟拿衣服,史观还是革命论那一套套,滥陈的大中华胶。作者对联省自治的批判着重于吊打各防区军阀的自私意愿,“它们不是真心想统一,只是武人割据的另一种表象”。对军阀卖国的批判犹如红小兵,站在道德高点为破坏国际秩序叫好,轻易地得出了孙文共产政府的历史正确性。对这一军人主政时代下的财政、民生、社会变迁的陈述颇有亮点,自筹军饷的不受中央控制的大小军阀某程度上确实造成流民四散、主权孱弱,进而引发农社运动和城市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抗争,使西方一战凋敝环境下发展迅猛的赤色运动有了殖民土壤。北洋与广州革命政府对法与统孰轻孰重的争执确实成了中国大乱的根源,保守如吴佩孚等自大土地王也自有其稳定中国社会巩固家庭伦理的正面作用,而孙文联苏之三民无产专政宪政却是真的法表乱里。士绅在共运面前是脆弱如斯,自然告别了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