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史记》就是正确解读中国历史,读懂《史记》从本书开始。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京都学派史学泰斗宫崎市定研读《史记》六十年经验结晶,借大师之眼读懂《史记》。
★问世38年长销不坠,文库本加印20次,畅销10余万册,日本人靠它读懂《史记》。
★仅有的分体例全面解读《史记》的著作,本纪、世家、表、书、列传逐一解读,阅读《史记》的入门书。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南京大学教授张学锋联袂推荐。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人。《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史书,评论《史记》与评论中国的整个历史有着同等地位的价值。《史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它在日本也随着遣唐使传入后广为流传。经过六十年的钻研,宫崎市定从《史记》的成书到结构全面解读这部伟大的名著,著成这部绝佳的《史记》入门经典。
宫崎市定(1901—1995)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公认的京都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1922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学习,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人专攻东洋史,1936年赴法留学。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后任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在日本和国际汉学界,他的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等都是他的书迷。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科举》《东洋的近世》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同样也说明了历史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到如今人们对历史依然拥有着源源不断的热情。《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流传于后世,足...
评分宫崎市定在《解读史记》的序中说,他写这本书,是想给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一个一夜之间了解《史记》的机会。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教人速成的书,一部提供捷径的书,听上去跟充斥于机场书店中的成功学书籍差不多。作者又说,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非一味罗列自己以前的研究成果,而是...
评分现今收录于《宫崎市定全集》第五卷中的《解读< 史记>》,是先师宫崎市定(1901—1995)于1979 年作为“岩波新书(黄版)”的一册而创作的。这一年宫崎已经七十八周岁,但笔力丝毫没有减退,讲解时条理清晰。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之后十多年中,宫崎依然挥舞着他的大笔。 ...
评分宫崎市定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作为京都疑古派的重要学者,他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充满着不太讲理的怀疑和推测,甚至让人觉得那是不是一种恶意的推翻。这样说大概是有些过了,但是在过往看过的他的书中,或许是内容上的不全面,毫无依据而仅仅摆出的结论会让人觉得...
评分现今收录于《宫崎市定全集》第五卷中的《解读< 史记>》,是先师宫崎市定(1901—1995)于1979 年作为“岩波新书(黄版)”的一册而创作的。这一年宫崎已经七十八周岁,但笔力丝毫没有减退,讲解时条理清晰。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之后十多年中,宫崎依然挥舞着他的大笔。 ...
行距这么大,字号这么小,我猜编辑是不读书的。
评分书写的是写作的社会历史环境,也就是研究意识形态,而不是做注解,这个也许比较深入
评分日本京都学派第二代代表性学者宫崎市定关于中国史学经典《史记》的解读性著作,从《史记》的作者背景、框架架构、具体写法、各个章节的内容评点等多个方面,简明扼要而深入浅出地对《史记》进行串讲和解读。宫崎市定的解读,并没有一味将《史记》神化,而更多的是客观理性的评判与论述;其解读注重细节辨析,充分体现了日本学者考证精密的特点。拿本书跟《史记》原文一起对照阅读,收获会非常之大。
评分能感受到,虽然是一本小书,但凝结了宫崎市定长时间的思考。尤其在7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来看,更能见出他眼光比较卓绝的地方。起义至少一定带来动乱,并不一定带来进步。用一种力学关系来理解历史的发展。很多诸侯国的古历追溯都存在可疑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创造的传统”。印刷太差,扣一星。
评分获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