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史记》就是正确解读中国历史,读懂《史记》从本书开始。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京都学派史学泰斗宫崎市定研读《史记》六十年经验结晶,借大师之眼读懂《史记》。
★问世38年长销不坠,文库本加印20次,畅销10余万册,日本人靠它读懂《史记》。
★仅有的分体例全面解读《史记》的著作,本纪、世家、表、书、列传逐一解读,阅读《史记》的入门书。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南京大学教授张学锋联袂推荐。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人。《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史书,评论《史记》与评论中国的整个历史有着同等地位的价值。《史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它在日本也随着遣唐使传入后广为流传。经过六十年的钻研,宫崎市定从《史记》的成书到结构全面解读这部伟大的名著,著成这部绝佳的《史记》入门经典。
宫崎市定(1901—1995)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公认的京都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1922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学习,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人专攻东洋史,1936年赴法留学。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后任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在日本和国际汉学界,他的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等都是他的书迷。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科举》《东洋的近世》等。
现今收录于《宫崎市定全集》第五卷中的《解读< 史记>》,是先师宫崎市定(1901—1995)于1979 年作为“岩波新书(黄版)”的一册而创作的。这一年宫崎已经七十八周岁,但笔力丝毫没有减退,讲解时条理清晰。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之后十多年中,宫崎依然挥舞着他的大笔。 ...
评分□尧育飞 “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在中国,能全文读完的人并不多;要让域外读者喜欢,更须技巧。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宫崎市定(1901-1995)78岁时为岩波书店所写《解读〈史记〉》(译名《宫崎市定解读〈史记〉》)一书,条理分明,不但可引扶桑读者入胜,也颇吸引今天的中国青年爱上《史...
评分□尧育飞 “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在中国,能全文读完的人并不多;要让域外读者喜欢,更须技巧。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宫崎市定(1901-1995)78岁时为岩波书店所写《解读〈史记〉》(译名《宫崎市定解读〈史记〉》)一书,条理分明,不但可引扶桑读者入胜,也颇吸引今天的中国青年爱上《史...
评分 评分一直想拜读《史记》,但有感于文字历经千年而艰深难懂,非佐以字典、相关史料(需网络查询)不能明晰。而我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乘地铁时才有看书的时间,所以只读些不那么难啃的书。 我对近年来扎堆出现的讲评历史的作品一直持保留态度。或因为作品过于趋附于当下快餐文化、猎...
第一次读日本汉学的著作,对《史记》本纪,世家逐篇进行了导读,列传整体的梳理了下。作为入门读物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用“起承转合”来分析文本总有种中学老师讲范文的即视感...
评分获益匪浅。
评分宫崎市定读《史记》,认为司马迁是孔子史观的继承者。对于“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解评,多有的论,能发人深思。他认为孔子的“仁”,就是自由。仔细想想,“求仁得仁,何必怨乎”,虽未必是古人的原意,的确是这样的。另对“忠”“信”的解读,亦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如此看来,《史记》亦可以说是一本自由之书,对于眼下不乏有很多新的意义。其推崇白文本,喜欢段注不喜欢行注,因会对原文造成断裂感,这也是我深许的地方。
评分获益匪浅。
评分宫崎市定读《史记》,认为司马迁是孔子史观的继承者。对于“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解评,多有的论,能发人深思。他认为孔子的“仁”,就是自由。仔细想想,“求仁得仁,何必怨乎”,虽未必是古人的原意,的确是这样的。另对“忠”“信”的解读,亦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如此看来,《史记》亦可以说是一本自由之书,对于眼下不乏有很多新的意义。其推崇白文本,喜欢段注不喜欢行注,因会对原文造成断裂感,这也是我深许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