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摄影大师之后
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
行走拍摄中国三十年作品首次在国内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推荐语】
16岁,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是我在中国的一种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第一次签发针对个人的外国人旅游签证。我听到这个消息就睡不着觉,我要学习摄影,我要学习中文,我要拍中国改革开放。他们在叫我,我应该去。所以我来中国了。
我没有后悔这个梦。
——阎雷
以中国为主要拍摄题材的外国摄影师中,阎雷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与他的前辈马克 •吕布比肩。
——那日松
阎雷(Yann Layma),1962年生,法国著名摄影师。1984年,他获准自由进出巴黎爱丽舍宫,为当时的总统密特朗拍摄了一年政坛生活,成为法国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1985年,他还曾借机进入朝鲜,成为第一个进入朝鲜拍摄的西方摄影师。
1985年,阎雷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30年来共拍摄了60多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出版了4本关于中国的著作。他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于2004年在全世界6个国家同步发行,印量达几十万册,这也使他成为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题材摄影师。2005年,他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2011年,当选《泊客中国》评选的“中国因你而美丽”11位“文化行者”之一。
以昨天的中国为背景,随手一拍的风景成了现在这样一本书。勾起了我小时候的无限回忆:一般不怎么老实的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架上,咯得疼,站在后座上就自由的多了,总玩一些危险的动作。看到就能想起来的,还有老式的爆米花,天之骄子的床,这书的镜头里,藏着无数的新鲜好玩,...
评分记者张中江 发自北京 行走拍摄中国三十年,Y annLaym a(阎雷)的作品日前首次在中国出版。这本名为《昨天的中国》的画册,是其畅销全球的大型摄影集《中国》的最新精编版,由后浪公司引入出版。书中的照片,都是普通人最纯粹的日常生活,还原了最为鲜活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评分这是法国人阎雷的一部摄影作品,很厚,后浪出版。取材于上世纪8、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 对许多年轻人讲,那个年代很陌生,尤其是80年代。很难想象这么多人穿着一色的衣裤,甚至脸上的表情也是一色的,在阎雷的镜头下,大部分国民的脸色都是菜色,而且愁容满面,...
评分当阎雷这个法国小伙子来到中国的时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立场成为摄影师的人来说,当然是色彩。他来到中国的年代,正好是在一个转折的年代,刚从一个灰扑扑一片的年代,转向一个多彩的时代。因此,即使三十年过去了,他仍然记忆犹新。在他新出版的关于中国的摄...
评分我的童年,我的北京,喜欢329页老爷爷的笑容,透着心下的满足和土生土长的从容。喜欢183页图片中当别人目不转睛盯着电视的时候小男孩看向镜头的眼睛,哈尼族的娃娃好萌。下定决心买个好机器记录我将要经过的点点滴滴。
评分那时的中国,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红色的标语铺满大街;蓝色或红色的条纹挂在大巴车上。全书皆是一个个时代的印记,很陌生,也很亲切。作者也没有刻意的褒或贬。里面的人或物,也许有的已不在人世,但却成为后人触摸那个年代的映像与记忆。
评分作为时代的记录。这一个急速变化的社会中留存的影像,现在回顾这些相片中的场景、物件、建筑,都已经消失或者变迁。相片在当时是为了记录那一刻,而现在则有了历史的意义,如同古画以及百年前的相片一样。
评分挺好的书 被排版坑了 编辑真叫缺心眼儿 非得两页印一张照片么?印小点放一页多好 或者换a4 这尼玛每张照片中间都是折页的地方 严重影响观赏 严重影响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太闹心
评分好贵,不过物有所值,因为80后绝对可以在书中捕捉到成长的回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