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格致出版社
作者:[美] 马赛厄斯·德普克 (Matthias Doepke)
出品人:
页数:399
译者:吴娴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6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32302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育儿
  • 经济学
  • 教育
  • 社会学
  • 家庭教育
  • 社会变迁与教养方式
  • 不平等时代的教育
  • 经济
  • 育儿
  • 经济学
  • 金钱
  • 孩子
  • 家庭教育
  • 父母决策
  • 消费行为
  • 成长规划
  • 生活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没有人天生是父母,当孩子降临,婴儿床、学区房、升级考、兴趣班……却无师自通

❤童年宽松的父母,为什么纷纷开始“推娃”?是爱,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不甘落后之心?

❤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教育,投入多少才算够?

❤耶鲁经济学者重新理解育儿这场国家战争背后的逻辑

.

诺奖得 主赫克曼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阿西莫格鲁

《纽约时报》德鲁克曼 | 香港中文大学宋铮 | 复旦大学王永钦

联袂推荐

.

当富裕家庭的孩子被父母推着一步步向前时,贫穷家庭孩子的机会却在减少?

“别傻了,是经济决定了美国人如何抚养孩子!”

——帕特里克·A.科尔曼,“好爸爸”网站

.

————————————

.

在不平等的时代抚育子女

.

从美国到中国,无论富裕抑或贫穷,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有所成就。然而,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却千差万别。美国和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权威、专断,“育儿战争”日益激烈;而北欧的父母相比之下更为宽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美国、英国、北欧到中国和日本,本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研究了经济激励和约束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的育儿习俗,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教养方式。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实现机会平等和教育公平,帮助孩子立足未来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作者简介

马赛厄斯·德普克 (Matthias Doepke),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顾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中心成员。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欧洲经济协会成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经济波动项目组联合主任。

目录信息

△引言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常常闲逛到太阳落山,自己决定找哪个朋友玩,没有人会检查我们的家庭作业。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却为孩子报音乐课和体育课,督促他们做家庭作业……是什么导致了如此迥异的情况?
.
.
△△第一篇 在不平等的时代抚育子女
.
△第1章 育儿经济学
安德烈回忆,有一天他表达了想踢足球而非打网球的愿望时,他的父亲对他怒吼道:“你是一名网球运动员!你将成为世界第一!你会赚很多钱。这就是计划,毋庸置疑。”
.
△第2章 “直升机父母”的兴起
蔡美儿坚信应该督促而非宠溺孩子:“西方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的自尊心。但作为父母,你为孩子的自尊心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让他们放弃。相反,没有比发现你做到了你本以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更好的建立自信的方式。”
.
△第3章 当代社会中的教养方式
为什么美国、瑞典或中国的父母们用不同的方式抚养孩子?传统观点认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再次发现经济激励可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大部分现象。
.
△第4章 不平等、教养方式和育儿陷阱
帕特南认为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分层是不明显的。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孩子尽管并不拥有完全相同的机会,但差异并不大。……相比之下,现在……特权家庭努力让他们的孩子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将他们隔离在学校普遍优秀的中上阶层社区中,贫穷的孩子却因为机会的减少而受损。
.
.
△△第二篇 育儿简史
.
△第5章 从大棒到胡萝卜:专断型教养方式的消亡
在更久远的年代,家长认为体罚没有任何问题……来自各个阶层的父母们认为坚持他们的权威是他们家长责任的一部分。……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只是孩子:他们年龄太小,无法理解,但一旦长大,他们就会感激父母的严格教养。
.
△第6章 男孩与女孩:性别角色的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女性逐渐意识到另一种生活也是可行的,而且可能更有吸引力。对工作的向往一代代传递下去,最终形成全新的社会规范。
.
△第7章 生育率与童工:从大家庭到小家庭
教育的兴起和童工的减少解释了为什么在父母眼中孩子开始变得“昂贵”起来。他们不得不支付学费;更重要的是,孩子不再通过劳动为家庭收入做贡献了。这些因素使父母的激励转向拥有小家庭。
.
△第8章 教养与阶级的价值观:贵族vs.中产阶级
由于努力工作不会在未来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贵族父母几乎没有动力给孩子灌输职业道德。做相反的事反而会有回报,即教导孩子享受优雅的休闲活动,比如让男孩打猎或让女孩学习音乐。这样的休闲技能之后会在提升社会阶级和择偶上发挥作用。
.
.
△△第三篇 政策如何影响教养方式
.
△第9章 学校系统的组织
在像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地区,很多父母几乎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为他们的表现而焦虑,因为上一个顶尖的幼儿园(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父母和孩子都要被面试)意味着之后上一个顶尖小学的概率更高。这进而打开了顶尖中学的大门,并最终打开名牌大学的大门。
.
△第10章 育儿的未来
如果一个教育系统高度分层,而且在孩子很小的年纪就能预先确定他们的经济未来,那么这个教育系统会引发家庭之间的“育儿战争”……相反地,如果一个教育系统强调公平机会和淡化成年前的竞争,那么家长和孩子会有更多放松的余地。
.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从这本书,能看到父母为什么这样养育我,也会思考我以后要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把孩子当成一场投资,其实是不会在金钱上有正比回报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不是只有某一对父母这样育儿,而是整个社会,国家乃至全球的父母都在这样育儿。这本书告诉读者...  

评分

评分

为什么中美的育儿模式是“虎妈猫爸”而北欧父母的教育模式是“佛系养娃”? 国家的经济状况能决定每一个家庭子女成年后的命运吗? 第四场活动,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建投书局共同主办,活动嘉宾是耶鲁大学国际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香港...  

评分

现在养育孩子的主力军基本是80、90后了,在我们育儿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父辈说:“我们以前养你们的时候怎么怎么样,你们现在不也挺好的嘛,哪有那么多事。”其实他们之所以会这样说正是由于他们不知道育儿方式取决于现在生活的经济社会环境,而非小时候接触的育儿文化及...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心中学术著作就应该是这样的风格。另外,发现社会科学很大程度上是用数据来证明常识,并用理论化的语言把它们重新说一遍hhh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8/06/%e7%88%b1%e3%80%81%e9%87%91%e9%92%b1%e5%92%8c%e5%ad%a9%e5%ad%90/

评分

全球化下中国人在教育方面不占优势,再加上人口大国和潜规则,竞争比发达国家大多了。和北欧国家还是和美国都差距大,国家应该更多的教育投入,减缓教育水平差距的负面影响。

评分

【藏书阁打卡】这不是教你怎么养孩子的育儿指南,而是一本正经的经济学书!但是本书研究的问题却是育儿,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去观察人类在育儿行为上的决策,通过大量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统计数据,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激励是影响父母选择教养方式的最大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还有风俗、文化、性别和政策。所以无论是美国也好还是中国也好,父母们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差异,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是一样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的结构转型问题。这代孩子注定要过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一生,这是他们选择不了的,不过与其说是孩子的竞赛,不如说是父母的竞赛,他们在自己职业的竞技场之外还有一个育儿的竞技场,这种压力是前辈人所不曾经历的。

评分

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育儿也是一种视角,不同的阶层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会有自我身份的投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