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讲

苏轼十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朱刚
出品人:微言传媒
页数:43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66635
丛书系列:阅微讲堂
图书标签:
  • 苏轼
  • 古典文学
  • 苏东坡
  • 文学
  • 传记
  • 朱刚
  • 宋史
  • 古典文學
  • 苏轼
  • 文学
  • 历史
  • 传记
  • 宋代
  • 散文
  • 思想
  • 哲学
  • 仕途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触动我心灵的那些课,阅微讲堂,让生命打开。“阅微讲堂”系列丛书,专注于从全球范围内寻找那些既给予我们各种“新知”,更给予我们“智慧”,充满洞见与生命激情、触动心灵的课。

《苏轼十讲》,主讲人:《苏轼评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主讲地:复旦大学。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最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作者简介

朱刚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宋代文学,注重探讨宋代道学与文学思想之关系、宋代党争与文学流派之关系。出版有《苏轼评传》(合著)、《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宋代禅僧诗辑考》、《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苏轼苏辙研究》等学术专著。与王水照教授共同主编《新宋学》,在学界颇具影响力,目前已出版七辑。在复旦大学开设有“苏轼精读”“中国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程

目录信息

第一讲 雪泥鸿爪
一、苏轼诗词对“鸿”的书写
二、“磨牛”与“黄犊”
三、“月”喻
四、《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第二讲 贤良进卷
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二、北宋的“贤良进卷”
三、苏轼、苏辙应制科始末
四、二苏《应诏集》与嘉祐时期的学术、政治动向
五、苏轼《策略一》
六、苏轼《贾谊论》
七、宋朝策论的文风
第三讲 乌台诗案
一、关于“新法”的争议和苏轼的态度
二、从熙宁到元丰
三、“乌台诗案”的记录
四、“乌台诗案”的审判
五、“乌台诗案”的结果
六、特别的“诗话”
第四讲 三咏赤壁
一、黄州的“东坡居士”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豪放词”
三、《赤壁赋》与宋代“文赋”
四、《后赤壁赋》的神秘世界
五、诗可以怨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五讲 庐山访禅
一、苏轼与佛、道
二、元丰七年的庐山之行
三、苏轼的庐山诗偈
四、东林常总禅师和“无情话”
五、声色与禅
六、庐山真面目
第六讲 王苏关系
一、嘉祐时期
二、熙宁时期
三、元丰七年(1084)
四、元祐元年(1086)
五、建中靖国元年(1101)
六、崇宁五年(1106)
第七讲 东坡居士的“家”
一、我家江水初发源
二、永夜思家在何处
三、家在江南黄叶村
四、家在牛栏西复西
五、但愿人长久
第八讲 元祐党争
一、苏轼的奏议
二、《辩试馆职策问劄子》
三、立朝大节
四、苏轼与他的“敌人”
五、对床夜雨
第九讲 唱和《千秋岁》
一、“丑正欺愚”之令
二、飞红万点愁如海
三、“贬谪文化”的最强音
四、从个人唱和到集体表达
五、公共性“文坛”
第十讲 个体诗史
一、人生的终点——诗和禅
二、《东坡乐府》的词题词序
三、“诗史”观念
四、苏轼的诗题
五、晚年苏辙的诗世界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苏轼的几篇传记,我都读过。总体的感觉是,文采有余,而深度不足。比如说余秋雨的名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评分

提示:古人常用“读书得间”形容从字里行间读出真意、新意乃至象外之意的阅读状态,听来轻松却不易达成。苏轼教人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路全本原本、熟读精思、反复涵咏、切己体察的法门,就是今天的“文本细读”。这一部《苏轼十讲》,可谓今人“文...  

评分

刚看完,相当可读。大学苏轼精读课的讲义改编增补而成,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没有很多字词的讲解,对古文基础差点的需要其他书帮助理解一些引用的文字。不是完整的传记,也不是文学赏析。大量的历史背景介绍和诗话笔记故事,为阅读增添了很多色彩。与同时代其他作者的相关...  

评分

提示:古人常用“读书得间”形容从字里行间读出真意、新意乃至象外之意的阅读状态,听来轻松却不易达成。苏轼教人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路全本原本、熟读精思、反复涵咏、切己体察的法门,就是今天的“文本细读”。这一部《苏轼十讲》,可谓今人“文...  

评分

刚看完,相当可读。大学苏轼精读课的讲义改编增补而成,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没有很多字词的讲解,对古文基础差点的需要其他书帮助理解一些引用的文字。不是完整的传记,也不是文学赏析。大量的历史背景介绍和诗话笔记故事,为阅读增添了很多色彩。与同时代其他作者的相关...  

用户评价

评分

以史笔入文心。书中诸讲都已有专文发表,但本书以一种更通俗易懂的写法讲述,对读者颇为友好。其中,乌台诗案、庐山访禅和个体诗史三讲颇有趣。尤其乌台诗案一讲从发现“御史台本”和“审刑院本”的差别入手,指出最后的“特责”乃是神宗所为。庐山访禅中对苏轼在庐山所作诸诗,从思想变化的角度重订编年。个体诗史则将苏轼苏辙的思想脉络追溯至杜甫,重新构建诗人晚年的内心世界。既有和前人研究的对话,又在此基础上陈述己见,已远不止是对苏轼的入门介绍,而是提供了一个研究苏轼的更高起点。个人认为,第九讲关于公共文坛的论述略显简单。

评分

扎实的分析,但也相应降低了动人的程度

评分

以史笔入文心。书中诸讲都已有专文发表,但本书以一种更通俗易懂的写法讲述,对读者颇为友好。其中,乌台诗案、庐山访禅和个体诗史三讲颇有趣。尤其乌台诗案一讲从发现“御史台本”和“审刑院本”的差别入手,指出最后的“特责”乃是神宗所为。庐山访禅中对苏轼在庐山所作诸诗,从思想变化的角度重订编年。个体诗史则将苏轼苏辙的思想脉络追溯至杜甫,重新构建诗人晚年的内心世界。既有和前人研究的对话,又在此基础上陈述己见,已远不止是对苏轼的入门介绍,而是提供了一个研究苏轼的更高起点。个人认为,第九讲关于公共文坛的论述略显简单。

评分

来看朱刚老师变魔术!最后个体诗史一章太绝了我晕过去

评分

一上来就是一堆硬考据,给了孔凡礼老前辈不少难看,哈哈,不错,学术研究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为尊者讳!这本苏轼的讲义其实是一本苏轼的评传,其特点是通过苏轼作品文本的细读,来解读苏轼的一生,采用的是纪事本末体,将传主一生归纳为几大专题,在历史背景的分析上面充分吸收了当下宋史学界的成果。独有的发现并不多,在乌台诗案和贤良进卷方面有所发明而已,其他方面创见不多,属于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