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本社
出品人:
页数:170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0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72720
丛书系列:戊戌前后的痛与梦
图书标签:
  • 历史
  • 近代史
  • 李鸿章
  • 马关条约
  • 伊藤博文
  • 中日关系
  • 回忆录
  • 中国
  • 马关条约
  • 伊藤博文
  • 李鸿章
  • 中日甲午战争
  • 晚清外交
  • 历史对话
  • 近代中国
  • 国际关系
  • 外交谈判
  • 历史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记录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时的五次往复辩难。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篵节略
第三次问篵节略
第四次问篵节略
第五次问篵节略
附录
遣使议和
傅相议和
台民抗约
列国舆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

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

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

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

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用户评价

评分

1895.4.17-2015.4.17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 看过这种史料,就不会苛责李中堂了……大家都在说"弱国无外交",此话不假。李鸿章早就预料到他不过是苦苦哀求的背锅大将,会被骂得狗血喷头,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身不由己啊。

评分

縱觀伊李問答之全程,哪有議與不議,但見允與不允,於緊害處日方始終咄咄逼人、毫不相讓,李鴻章雖深明時局、努力周旋,最終也未能輓回頹局之分毫,其一事無成、喪權辱國的結果實早已注定於戰場。弱國無外交,信哉斯言!(閱讀時間:2018年7月15日;自評:7.8;推薦指數:★★★★)

评分

弱国无外交。在甲午战败的背景下,李鸿章纵使能耐再大,也无法抵挡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书中所述对话完全不像是在谈判,而是在求饶,求日本能少要点地少要点钱,给天朝上国及中堂本人留点脸面。

评分

日人欺我太过,读之愤然。

评分

谁是下一个李中堂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