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时的五次往复辩难。
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李鸿章在与伊藤博文谈判中,不时谈谈中国国情、民情甚至两人的交情,伊藤显然不愿离题太远,有些对答更多是出于礼貌。伊藤态度强硬,对李鸿章的倚老卖老讨价还价和动之以情苦苦相求无动于衷,不时强调只需回复“允与不允”,对李鸿章有些幼稚地言及台湾难于治理希望日本知难而...
评分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评分本书其实就是《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编者不详的非官方文件,其历史真实性值得商榷,与日本外务省编纂的《日本外交文书》所收录“会谈要录”多有歧异。其中一个明显的纰漏就是,文件中屡次使用“中国”一词,例如“中国之都察院”,“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中国战...
像看戏剧。伊藤咄咄逼人,李中堂且战且退。
评分像看戏剧。伊藤咄咄逼人,李中堂且战且退。
评分这其实不好算作一本书.
评分勿忘国雠!另外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有段在马关,李说十年前尚欲与我结盟,现在为何苦苦相逼?伊答那时彼国强于我国,如今我国是战胜国(大意)。那时这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但是这话该谈话记录里没有。这部电视剧真的很不错,可惜被扯到意识形态上去了。
评分李氏曾被恭维为东方俾斯麦,甲午后几成笑谈。其实李氏连梅特涅也做不好,又何谈俾斯麦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