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1948年生于浙江,1953年迁居上海。1982年春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88年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
关于晚清的社会与思想变迁。晚清士人由传统中国的衰世走入中西交冲的变局。他们在古老中国和西方文明的撞击中间,一路徊徨,一路回应;其间的紧张、踔历、愤郁、歌哭与其自身的节节丕变相伴随,促成了传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变迁。然而,这个过程中理与势的脱节、义理与事功的脱节、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脱节等,又深刻地说明了晚清中国的近代化是一种扭曲的近代化。
印象中,学术书总是枯燥乏味单调的,但有时候,就是喜欢在这种枯燥乏味中享受理性和逻辑思辨力的锤炼,在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中沐浴智慧的光芒。 当然,也有好看的学术书。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他从大历史观的视角出发,以小说家的笔法、史学家的严谨再现了...
评分1990年代初期,余英时在香港《二十一世纪》发表〈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后,引发了史学界与知识界对于知识分子边缘化现象持久的讨论与反思①,包括余先生的论文在内,大体上都是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与自我的边缘化现象,以及造成此种现象之根源进行检讨。...
评分清朝的公务员原来收入如此之低,以致最后贪污成了常态。 不同的是大贪者甚少,官员大多一辈子贫困,有些甚至是被迫而贪——上一任留下一屁股债。官员也大多也还有所敬畏。 有祖遗甚丰的,当官当到破产;最搞笑的莫过于,对于外派的官员,朝廷居然不给差旅费,官员赴任要借高...
评分从“局中人”拯救历史 ——以《晚清的清流与名士》为中心的探讨 作者:王鸿 清末以来,日趋益烈的中西交冲,不仅带来了突变与巨变的历史事实,更使关心和注目于中国的历史学家们措手不及而慌不择食。“道术将随天下裂”,伴随着中西之间的日渐相形见绌,中国二千年稳固的世界...
评分因读文字的涩,索性就不去读了,留待以后有机会慢慢去领会。许多刊物对此书推荐,有些言过其实。当然其中有些历史观点还是新颖的,值得读一下。总体上是失望的。
真正爱上杨老的书,还是从这一本开始。
评分挑了一些读了。说事甚明,文笔汪洋,但太罗嗦。
评分前一段写论文的时候
评分迄今为止,所读当世史家中文笔最好
评分翻过。很多文章涉及问题不熟悉。老杨文笔不错,但看多了考据文章,不习惯这种夹叙夹议的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