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天工開物 課本 設計 善本 中國古代文化
发表于2024-12-25
天工開物(歲在己巳涉園重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初版發行後,很快就引起瞭學術界和刻書界的注意。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較早地引用瞭《天工開物》的有關論述。還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瞭第二版,準備刊行。
大約17世紀末年,它就傳到瞭日本,日本學術界對它的引用一直沒有間斷過,早在1771年就齣版瞭一個漢籍和刻本,之後又刻印瞭多種版本。
19世紀30年代,有人把它摘譯成瞭法文之後,不同文版的摘譯本便在歐洲流行開來,對歐洲的社會生産和科學研究都産生過許多重要的影響。如1837 年時,法國漢學傢儒蓮把《授時通考》的“蠶桑篇”,《天工開物?乃服》的蠶桑部分譯成瞭法文,並以《蠶桑輯要》的書名刊載齣去,馬上就轟動瞭整個歐洲,當年就譯成瞭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彆在都靈、斯圖加特和杜賓根齣版,第二年又轉譯成瞭英文和俄文。當時歐洲的蠶桑技術已有瞭一定發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經驗不足等而引起瞭生絲之大量減産。《天工開物》和《授時通考》則為之提供瞭一整套關於養蠶、防治蠶病的完整經驗,對歐洲蠶業産生瞭很大的影響。著名生物學傢達爾文亦閱讀瞭儒蓮的譯著,並稱之為權威性著作。他還把Z國養蠶技術中的有關內容作為人工選擇、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例證。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89年止,《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發行瞭16個版本,印刷瞭38次之多。其中,國內(包括大陸和T灣)發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發行瞭4版,印刷20次;歐美發行1版,印刷1次。這些國外的版本包括兩個漢籍和刻本,兩個日文全譯本,以及兩個英文本。
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譯本尚未統計入內。《天工開物》一書在一些地方長時期暢銷不滯,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並不是經常看到的。
這是20 世紀以來Z國刊行的第一個《天工開物》新版本。從整個版本史上屬於第四版, 1927 年以石印綫裝本形式齣現。該書捲首印有下列字句:“歲在丁卯(1927)仲鞦(八月),武進涉園據日本明和年所刊,以《古今圖書集成》本校訂付印。” 1929 年該本又刊行重印本,在書的扉頁背麵印有“歲在已已(1929)/涉園重印”八字。齣版此書的是齣版傢陶湘(1870—l940),陶湘字蘭泉,號涉園,清同治九年生,江蘇武進人,以其齣版《喜詠軒叢書》而知名。由於他是M國年間《天工開物》的最早刊行者,故此本稱為“陶本”。陶本是用安徽涇縣宣紙印的,分上中下三冊(圖71)。早在M國初年《天工開物》便受到丁文江(1888—1936)、章鴻釗(1878—1951)、羅振玉(1866—1940)及陶湘等人注意,但國內難以找到傳本,他們遂以明和八年(1771)和刻本為底本謀求齣一新版。關於齣版經過,丁文江在1928年寫的《重印天工開物捲跋》中作瞭詳細說明,載陶本1929 年版書末。陶湘本人也在《重印天工開物緣起》(1927)中作瞭類似簡介。此本雖以菅本為底本,但亦參考瞭楊本。前三版(塗本、楊本及菅本)體例大緻相同,版麵、行款、文字位置都完全一樣,插圖也基本上為同一係統。至陶本開始則
完全打亂瞭前三版原有的布局,而另起爐竈。
陶本在體例上的重大改變是對書中全部插圖重新請畫工加繪製版,有些圖參照清代《古今圖書集成》(1726)、《授時通考》(1747)加繪或改繪;有些圖(如《作鹹》章)據《兩淮鹽法誌》1748)、《河東鹽法誌》(1627)、《四川鹽法誌》(1882)加繪結果弄得麵目全非、圖文不符。也許陶湘的用意是好的,意在提供精繪插圖,使之勝過原有版本。而實際上陶本在藝術技巧上確實精工,但因是M國年間畫工所畫,在人物服飾及神態、室內陳設上反不如塗本、楊本及菅本那樣純樸、真實,甚至有畫蛇添足之虞。對此,三枝氏已在其論版本的文內作瞭中肯的批評。然而陶本也有可取之處,即它作瞭文字校訂,排除瞭前三個版本中不少錯字。陶本中文字可取,但插圖則全不可取。遺憾的是, 20 世紀以來中外
學者使用插圖時,常取自陶本,而其中插圖已失去塗本原有的真實性。有繪畫鑒賞力的人會看齣,陶刊本插圖帶有M國年間藝人的畫風,與明人畫法泅異。陶本書首扉頁有羅振玉的篆文題簽,下麵是陶湘的《重印天工開物緣起》、影印的楊本手書體序,再往下是塗本序及正文。刪去瞭菅本中都賀庭鍾的序,書未附丁文江撰《奉新宋長庚先生傳》及《重印天工開物捲跋》。正文前還有原書各章總目,但又另加各節分目。陶本的貢獻在於,它畢竟是Z國中斷瞭200 多年後於本世紀新刊齣的本子。它的齣版激發瞭國內外對《天工開物》的注意及研究,添補瞭Z國版本上的不足。陶本問世多年不曾再版,直到1983年颱北廣文書局影印《喜詠軒叢書》時,纔將陶本《天工開物》列入其中第一冊,文字及插圖都沒有變動,隻是將插圖施以硃色,看起來效果不一定很好,反不如原來黑白分明。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傢。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裏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産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與“經士之傢”。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54~1638)年間寫成瞭《天工開物》。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緻同人,商略贋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僞而無場館),隻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齣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的教官)。在這個時期,他把他長期積纍的生産技術等方麵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瞭《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後,他又齣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産的態度。他對勞動人民懷有深刻的同情,對官府壓榨人民深為不滿。
宋應星除著《天工開物》外,還有《卮言十種》、《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傳。近年來,在江西省發現瞭宋應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野議》是一部議論時局的政論著作,對明末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麵的腐敗現象進行瞭揭露和批判,並且提齣瞭一些改革主張。《思憐詩》包括“思美”詩十首,“憐愚”詩四十二首,反映瞭作者憤世憂民的感情。《論氣》和《談天》是關於自然科學方麵的著作,從這兩篇的標題來看,很可能是《卮言十種》中的部分篇章。
《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係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作者說是“蓋人巧造成異物也”(《五金》捲)。全書按“貴五榖而賤金玉之義”(《序》)分為《乃粒》(榖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榖物加工)、《作鹹》(製鹽)、《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鑄》、《舟車》、《錘鍛》、《播石》(煤石燒製)、《殺青》(造紙)、《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礦物顔料)、《麯蘖》(酒麯)和《珠玉》共18捲。
《天工開物》全書詳細敘述瞭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産地、生産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産組織經驗,既有大量確切的數據,又繪製瞭一百二十三幅插圖。全書分上、中、下三捲,又細分做十八捲。上捲記載瞭榖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苧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製鹽、製糖工藝。中捲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采和燒製,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下捲記述金屬礦物的開采和冶煉,兵器的製造,顔料、酒麯的生産,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貴的曆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如在“五金”捲中,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閤金(黃銅)的科學傢。他明確指齣,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瞭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傢。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閤物(爐甘石)煉製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曆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特彆是,宋應星注意從一般現象中發現本質,在自然科學理論上也取得瞭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學方麵,他在《天工開物》中記錄瞭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瞭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齣瞭“土脈曆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把我國古代科學傢關於生態變異的認識推進瞭一步,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齣瞭理論根據。
在物理學方麵,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齣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音響的具體分析,研究瞭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齣瞭聲是氣波的概念。
看的是日本照片版本PDF,很多假名。有些漢字不是很認識。
評分看的是日本照片版本PDF,很多假名。有些漢字不是很認識。
評分看的是日本照片版本PDF,很多假名。有些漢字不是很認識。
評分貴五榖而賤金玉。
評分貴五榖而賤金玉。 @2014-03-29 11:22:08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天工開物(歲在己巳涉園重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