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迴應從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發齣來的四個主要方麵,每一方麵對於未來學術的進展都極為重要。第一方麵是對武氏傢族墓地的遺存進行清點和著錄。盡管這些遺存對研究東漢圖像藝術是極重要的資料,但相互矛盾的斷代、祠堂歸屬以及編目等諸多問題仍然存在。此外如錯錄銘文等問題更使人迷惑。通過重新檢驗發掘記錄、以往著錄以及復原設計等材料,本書希望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處的環境,即武氏傢族墓地,提供更完全、準確的信息。
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校美術史係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奬(李文森奬);《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築中的紀念碑性》獲評1996年傑齣學術齣版物,被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錶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中國繪畫三韆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迴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係列國際討論會,並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緻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展覽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並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说起来,第一次读《武梁祠》是在13年。我硕导的课分了前后两部分,前半截他讲了他觉得研究中重要的地方,后半截则带着我们一起学习他觉得必要的论著,分析学者的论点论据和组织逻辑。其中一次课,就是专门讲巫先生的《武梁祠》,然后下一节课又将邢义田先生的《画为心声》讲了...
評分巫鸿的《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以下简称《武梁祠》)是一篇读起来让人切实地感觉到开卷有益的书。有趣的是,这本书竟然是作者本人的博士论文。巫鸿的博士学位在美国获得,查询美国的博士论文标准,要求:(1)揭示学生分析、解释、总结信息的能力;(2)展现...
評分这是转行美术的第一本书,带着对经典的致敬之情,翻开这本汉代画像的历史想象。 首先,翻译真的很赞。因为此前也翻译过文章,深感译者的专业素养对于译介的重要性,以往对美术工作者的偏见在这本书的翻译上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更是多了一些感佩,得以让我们可以如同品鉴一部作...
評分 評分这是转行美术的第一本书,带着对经典的致敬之情,翻开这本汉代画像的历史想象。 首先,翻译真的很赞。因为此前也翻译过文章,深感译者的专业素养对于译介的重要性,以往对美术工作者的偏见在这本书的翻译上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更是多了一些感佩,得以让我们可以如同品鉴一部作...
雖然它就擱在書架上,可是我為什麼老是沒看呢
评分雖然它就擱在書架上,可是我為什麼老是沒看呢
评分翻譯得不錯,可這種圖像誌到底給齣什麼啓迪?
评分如果說巫鴻的工作是嚮讀者還原一尊漢代的藝術神跡,引領我們夢迴大漢,那麼這本書精細有餘卻壯麗不足。如果以《武梁祠》作為博士論文的標杆,那麼巫鴻絕對是極富纔華且老練的,盡管這不意味著這篇論文在多大程度上說服瞭我相信他的結論,卻給齣瞭一個難以企及學術高度。
评分作者透過藝術史對思想史進行瞭一種另類解讀,通過對漢代的畫像石的精彩分析,讓人瞭解到文獻之外的一般知識、信仰係統是如何影響當時人的思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