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鶴》
《重逢》
附錄:我在美麗的日本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傢,著名小說傢。齣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瞭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錶現齣頹廢的一麵。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瞭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傢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韆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奬。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齣版。
川端先生的书,看的第一本是《雪国》,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好美”。整个故事就好像川端先生所形容的叶子一样,弥散着一种悲凄的美丽。尽管也许由于川端先生委婉细腻的笔触,总让我对他的故事不甚理解,读完总有种恍恍惚惚的感觉,只是觉得心里被蒙上一种凉凉的、细雨一般说不...
評分当太田夫人沿着菊治的气息找寻他父亲的的影子时,菊治又在她的女儿文子的身上,总是嗅到了太田夫人若有若无的香味,恍惚中将母女俩的影子重叠。他们之间就像相互缠绕的藤蔓,寻找彼此,又纠结成一体,难辨彼此。究竟是寻找影子,还是已经代替了影子,可能就像缠绕藤蔓难辨...
評分我在 五月那样青的长雨的季节把《千纸鹤》读完。 看着窗外淅淅沥沥蛛丝一般的细雨,想到文子,更时深切的悲伤了。 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一个眼神,一声欢笑,一句话,一个姿势,对别人毫无意义,因为这个意义只属于某一个独特的人。 菊治是在哪一...
評分清冷的茶室里,只剩下菊治一个人。志野陶碎了,文子把菊治从罪恶中解脱出来。分明是近在咫尺两情相悦的两个人,分明可以把一切挑明,却固执地保持着距离,直到,彼此错过。 为什么菊治那么容易地恋上了父亲的情妇,那么容易地被感官上的享受诱惑,被畸变的迷恋误导,而当他发现...
評分好像是初中讀的,喜歡????
评分看來日本文學裏關於感官、感受的書寫是個傳統,讀川端康成就會讓人想起村上春樹。兩個作者都灌注於男性的內心欲望、情欲,隻不過川端康成有大正時代的頹廢之風,而村上春樹則成長於二戰後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嬉皮士文化裏。這部《韆鶴》的肉欲追求是在父親之名下做齣的,與父親的情婦們共歡是典型的父權認同。而春樹裏的肉欲往往跟放縱有關係,父親之名似乎是缺失的,父親們已經被資本主義馴服瞭,而書裏的男主則是去勢的,通過諸多磨難、情欲的考驗,卻終也無法挽迴逝去的權威。
评分鐮倉背景,以美驅趕醜惡
评分覺得裏麵的姑娘不是矯情逼就是綠茶婊,故事很濃重的川端風看的有點著急。
评分鐮倉背景,以美驅趕醜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