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設計師林小乙操刀設計•絕對典藏概念
※首刷布面刺繡精裝
※經典翻譯、全新校訂
《古都》為川端康成晚年於196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書名「古都」指的就是京都。
佐田千重子是京都一間和服批發生意商的千金,20歲的她始終知道,自己是太吉郎與阿繁所撫養的棄嬰。八坂神社一次偶然的遭逢,千重子懷疑自己有一位雙胞胎姊妹,打聽後發現這個名喚苗子的姑娘就住在京都背面北山的杉村,並在北山之北的杉林區工作。
而暗中追求千重子的日本傳統的編織工秀男,在一次誤會中錯認了苗子,也由於地位差距而不敢向千重子表達愛意,轉而追求苗子;苗子婉拒,因為她知道秀男心中愛慕的是雙胞胎姊妹。
最後千重子依據日本傳統的媒妁之言,招贅同業大店「水木商店」的長子水木龍助——龍助的弟弟真一,則是千重子兒時的玩伴。
《古都》描述一對孿生姊妹迫於生活的無奈,各自展開了不同的人生際遇,在她們分離與相遇的過程中,作者不僅引領我們瀏覽了一趟典雅的京都祭典之旅,也彷彿在訴說著舊時代的日本與新時代的日本,終將有各自的去路。
《古都》基本上表現出日本傳統的美學思想,協以日本傳統祭典所表現的內在拘謹心理意識,透露文化中的物哀、風雅、與幽玄的獨特美感。《古都》是川端康成末年之作,談的是作者一貫關心的主題:兩性間的鴻溝、兩性差異的焦慮、單純無邪的嚮往、人與自然的結合、環境和個性的結合——同時探討居住戰後古都京都的藝術家對現代與傳統的愛憎情理:現代很吸引人,卻也使人迷惘,如何迎接現代化並保留傳統,永遠是需要面對的疑問。
川端康成
1899年6月11日生於大阪,幼時父母相繼過逝,靠祖父川端三八郎扶養成人。川端小時候因祖父、父親皆為漢醫,在耳濡目染之下,川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算是相當深遠,他喜好自然,嚮往「禪」境。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背景的痕跡。川端大學畢業之後,擔任《文藝春秋》編輯委員,1926年連載他的成名著作《伊豆的舞孃》。1949發表《千羽鶴》,此文使他獲得「藝術院獎」。1934年開始陸續發表《南方之火》、《淺草祭》、《雪國》等作品,1956年,他的作品《雪國》被譯為英文,在美國發行,《千羽鶴》被譯成德文,在德國出版。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在亞洲是第二人。前印度詩人泰戈爾為亞洲第一人,好在泰戈爾能用英文寫作,易為西方評審接受,川端康成則只用日文寫作,能夠獲此殊榮,意義確實不凡。
譯者
唐月梅
海南文昌人。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文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客座研究員、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日本現代文學思潮史》、《日本人的美意識》,譯有三島由紀夫的《春雪》、《假面的告白》、《潮騷》、《愛的飢渴》、《金閣寺》、《香煙》,以及井上靖的《射程•黯潮》、《井上靖小說選》,川端康成的《古都》、《舞姬》、《湖》、《我在美麗的日本》,與山崎豐子《浮華世家》等。
日本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下りる”,意指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因为所谓从清水舞台跳下,这不是背水一战时面临外部绝境的反抗,而是自发完全出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决意。 所以当千重子在清水舞台上告诉真一自己是弃儿的时候,我知道这一幕将...
评分在这本《古都》里收录了川端康成的二部作品《古都》及《名人》。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千羽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作品中所描述的细腻、深沉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日本传统美进入我们的视野。 《古都》讲述了一对自小失散的双胞胎姐妹千...
评分因为《雪国》的唯美,因为《千只鹤》的无奈,我毫不迟疑地接着读完《古都》。 不想,《古都》成了这三部作品里我的最爱。我以为川端康成是位心灵作家,《雪国》如此,《古都》更是。 翻开书,满满地到处写着“寂寞”二字。是呵,生命原本寂寞。一如千重子的落落...
评分川端的文字不华丽,偶然间觉得自己喜欢这种感觉,淡淡的,朦朦胧胧,他好像不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轻易的表达主人公的感情 所以到最后,我不知道真正的结局是什么,但是日本人惯有的细腻文笔,还是能在他的文字里看到,仿佛那跨过了几十年,但是经典是永远不变
评分1、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心田里。 ...
寫完《睡美人》就寫這本,像淨化過了一樣……
评分怅然若失
评分个人觉得是有极高哲学与美学意味的一本。不知道跟我选择的译本又多了一层语言表达的隔离有多大关系,读到好几处都觉得是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磅礴“中道崩殂”了。像是故意克制,也像是无端消解。所有情节可以随时戛然而止,也可以随时栩栩而来。手法上太像30年代的意识流电影了,唯一不同的是小说里极度隐晦的错位与断层其实是有逻辑的。特别是最后结尾的部分,那极端富有指向性的“粉雪”与“幻影”的同时出现,那消融在千重子发丝上的细雪与消融在她眼前的苗子的背影这一场景的并存,微妙的情欲与禁忌的隐喻是稍纵即逝的。一口气读完已是夜深,没有大起大落的心潮,但这一系列的感觉上的分裂太难言明了。
评分整本书充满淡淡的哀愁。四季的细微变化和人对景物的移情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京都是一个被寄予太多幻想和故事的城市,“令人感到好像是大盆景一样”。但还是会不由自主爱上她吧。
评分這版的導讀怎感覺在胡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