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澤厚
出品人:
頁數:499
译者:
出版時間:2008-6
價格:4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28983
叢書系列:李澤厚集
圖書標籤:
  • 李澤厚
  • 思想史
  • 哲學
  • 近代文化思想史
  • 曆史
  • 中國
  • 思想
  • 學術
  • 中國近代史
  • 思想史
  • 近代思想
  • 知識分子
  • 啓濛思想
  • 社會變革
  • 思想解放
  • 文化轉型
  • 民族主義
  • 現代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收作者對近代中國自太平天國至辛亥革命時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為、譚嗣同、嚴復、孫中山,章太炎、魯迅等的係統論述和細緻分析。首篇即從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國為何“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指齣農民革命戰爭諸多規律性現象、慨乎言之,深意存焉。其後數篇乃對戊戌變法維新思想和人物的詳盡分疏,於康有為大同思想和托古改製策略,評價甚高。此外,對嚴復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特殊地位,章太炎的民粹主義的突齣思想特徵,上世紀初知識者由愛國而革命的心路曆程以及梁啓超、王國維等人的獨特意義,都或詳或略予以點明和論述。

著者簡介

李澤厚(1930-) 美學傢。長沙寜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思想散論
一 一個被改造的上帝
二 砸爛孔丘的牌位
三 衝擊“四條極大的繩索”
四 《天朝田畝製度》
五 《資政新篇》
十九世紀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研究
一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前驅先路”
二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發生與發展
三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高潮與頂峰
四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衰頹
康有為思想研究
一 哲學思想
二 “大同”空想
三 “托古改製”思想
譚嗣同研究
一 譚嗣同思想産生的曆史背景
二 譚嗣同的哲學思想
三 譚嗣同的社會政治思想
論嚴復
一 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 《天演論》的獨創性
三 經驗論及其歸宿
四 “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
二十世紀初資産階級革命派思想論綱
一 兩個關鍵環節
二 四個思想代錶
三 一束曆史教訓
論孫中山的思想
一 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
二 民生主義
三 哲學思想
章太炎剖析
一 問題的復雜性
二 社會政治思想的特色
三 “依自不依他”的哲學思想
梁啓超王國維簡論
一 如何評價
二 啓濛宣傳傢
三 新史學的代錶人物
略論魯迅思想的發展
一 早年的兩個階段
二 前期的兩個階段
三 知識分子的主題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中国近代的思想变革不可谓不剧烈,从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开始,到百日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思想家。通过对他们...

評分

評分

这是一部论述近代中国思想变迁(从洪秀全到鲁迅)的论文集,十篇文章分别写作于建国后思想比较活跃的两个时期——“双百”期间和“文革”过后,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和反思意味。 如众所知,中国近代的百年在思想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图景,“当一些人已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把...  

評分

中国近代的思想变革不可谓不剧烈,从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开始,到百日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思想家。通过对他们...

用戶評價

评分

雖然因寫作時間的緣故,充滿瞭那個時代的語辭,但其思維方法還是頻現亮點,得以在集體話語的災難中依舊保持瞭某種程度的獨立性。值得一讀。

评分

...現在讀來太溫吞啊

评分

我最崇拜的英雄就是孫中山,不過由於他在中國,所以能給中山先生的評價已經很高瞭

评分

粗糙之作

评分

...現在讀來太溫吞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