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利茨,伦敦一艺术学院讲师,因改名之故,开始了对自己身世的追问。伴随着他对“自己到底是谁”的探寻,那段德国黑暗期的画面一幅幅展现,从古代日耳曼英雄到纳粹帝国对期的各类要员,从高层政治人物到底层市民百姓,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作者以冷静寂寞的笔调,重现德国悲剧,以他独特的方式与历史相遇。该书为塞巴尔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塞巴尔德创作命题与特色,2002年获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2009年因其经典性被英国文学网站评为新千年最佳小说。
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67年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1970年起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任职。主要作品有《土星之环》、《移民》和《奥斯特利茨》等。
不仅有缠绕的长句,还能让你尽享写作不分段的乐趣(折磨),这就是《奥斯特里茨》给人的最初印象。 自模糊的童年开始,奥斯特里茨一直都是一个被动的存在,主体性在他这里是晦暗不明的,懒懒散散地等待被照亮。面对理性的崩溃和自我的迷失,对奥斯特里茨来说,寻找“现实”,...
评分《奥斯特利茨》的封面黑中透着一点红,像是一枚来自异国的神秘宝盒。 装帧设计着实下了功夫,黑色封面和红色英文字的触感细腻,仿佛邮票般戳在包装膜上的正方形腰封一撕即无,更巧妙利用另一个腰封背后的空白处印字,精美的程度十分适合当书签。 之前在树德生活馆看到了新民说...
评分 评分奥斯特利茨——这一被用于多重命名的词汇,既在话语不断被“我”转述的叙述者参与对自己的命名中被使用,又在此过程中作为其为之热烈而欣喜的,对拿破仑的功名伟业附着于失而复得之姓名的知识性语汇。“命名”的行为只是小说中诸多知识性阐述的一小部分,却以姓名作为身份符号...
“只是从19世纪中叶实现同步以来,时间才毫无争议地控制了这个世界。只是因为我们遵循由它规定的过程,我们才能匆匆驶过那些将我们分隔开来的巨大空间。当然,奥斯特利茨过了一会说,正如人们在旅行时所听到的那样,时至今日,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仍具有某种充满幻觉的和幻想的成分,因此每一次当我们从外地回来时,我们也总是无法肯定地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离开过。”
评分10月29日购于苏州观前街新华书店,刚才终于把新版的封面换上了。基调低沉、忧郁、充满悲戚而又置身事外。不仅是控诉法西斯的暴行,书中到处都刻上了时间的痕迹。然而往昔已经沉入水底,再也无法把它捞起来。祖先的痕迹再也找不到了,比比皆是的只有毁灭的标记。这是本可以在宁静中读上十遍的书。
评分我喜爱那些战时布拉格的画面
评分十几万字的流水账一整段到底看完也是醉了告诉大家不分段有种催眠的力量就跟句子里不加标点符号一样你也感觉到了吗
评分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去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