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大谷正
出品人:启微
页数:228
译者:刘峰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5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43356
丛书系列:启微书系
图书标签:
  • 甲午战争
  • 历史
  • 近代史
  • 日本
  • 海外中国研究
  • 战争史
  • 日本史
  • 2019
  • 甲午战争
  • 历史
  • 战争
  • 清朝
  • 日本
  • 19世纪
  • 海军
  • 外交
  • 近代史
  • 中日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94年夏,中日之间爆发了近代以来两国的首次大战。以此为界,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机;日本则一跃成为东亚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这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战争究竟缘何而起?其间经历过怎样的复杂过程与时局变迁?此后的东亚情势又何去何从?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大谷正利用大量文献档案,从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媒体史、社会史等多个角度切入课题,将一场复杂的甲午战争展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

大谷正,1950年生,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毕业,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历史科教授,专攻日本近代史,出版专著《近代日本的对外宣传》《兵士与军夫的日清战争》,另合著有《日清战争的社会史》等书。

目录信息

序 章
第一章 战争前夕的东亚
一 朝鲜的近代与天津条约体制
二 日本与中国的军备扩张
第二章 从出兵朝鲜到日中开战
一 甲午农民战争与日中两国的出兵
二 开战前日中两国政府的困境
三 日中开战
第三章 占领朝鲜半岛
一 平壤之战
二 黄海海战与日本国内形势
三 甲午改革与歼灭东学农民军
第四章 侵略中国领土
一 第一军与第二军的大陆侵略
二 “文明战争”与旅顺屠杀事件
三 冬季战斗与谈和提议
第五章 战争体验与“国民”的形成
一 媒体与战争:报刊、新技术、随军记者
二 地方与战争
第六章 《马关条约》与侵占台湾
一 条约签订与“三国干涉还辽”
二 台湾的抗日斗争、朝鲜的义兵斗争
终章 何谓“甲午战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关于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编纂中往往倾向于认为,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实力大增,急欲挑战中国在东亚秩序中的地位,因此,1894年的战争,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尽管此外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在发挥作用,比如朝鲜的东学起义。乍看来,必然性的观点确实符合逻辑,但是,它...  

评分

关于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编纂中往往倾向于认为,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实力大增,急欲挑战中国在东亚秩序中的地位,因此,1894年的战争,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尽管此外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在发挥作用,比如朝鲜的东学起义。乍看来,必然性的观点确实符合逻辑,但是,它...  

评分

评分

评分

关于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编纂中往往倾向于认为,明治维新过后的日本实力大增,急欲挑战中国在东亚秩序中的地位,因此,1894年的战争,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尽管此外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在发挥作用,比如朝鲜的东学起义。乍看来,必然性的观点确实符合逻辑,但是,它...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以,体量不大、不厚。没有日本学者常有的絮叨琐碎,有些国内不常见的观点、角度。

评分

值得看看,关于朝鲜农民军死三万到五万和清军虐杀日军俘虏。但关于中方的还是要看看陈悦和邱涛的书,平壤战役日军战备后勤不足,但清军后勤更渣,弹药乏匮必须撤军。和明日战争一样,渣对渣,看谁更渣而已

评分

一个国家全方位层次借战争走向近代化,而另一个,输固然是耻辱,难得赢就是光荣吗?

评分

语言简洁明了,没有日本学者常见的拖泥带水,视角很有意思:一是国内介绍甲午战争的著作很少注意到的问题,即甲午战争源于朝鲜试图独立自主进行近代的尝试;二是补充了国内史学界对日本陆军军事行动、战略和后勤的布局很少留心的空缺。 就我个人来说,唯一不满的就是有一章明明叫“国民的形成”,但是并未谈多少这些问题,而后文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即“日本”的诞生也没有做太多讨论,可能是篇幅问题吧,建议结合其他有关日本近代的书籍放在一起看。(个人首推岩波新出的“日本近现代史”丛书,共十本,由于翻译问题,建议大家选着看) 作为一本入门书,以及对最近日本研究成果的总结来说,是非常出色的了。

评分

作为一本由日本人写成的关于甲午战争的作品,这本书比较可贵的一点还是在于还是比较客观公正。书中对于这场战争中日本的责任并未做辩白,而且在丰岛之战的责任方和进攻朝鲜的责任方上,都明确指出日本是主动挑起一方。虽然在旅顺大屠杀上有所辩护,但也是纠结于被杀人数上,也不讳言日军暴行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作者对于战前日本政治家的行为和民众的狂热都有所批判,也在显示着对于战争的某些反思。书中用较大的篇幅对于日军的军事行动做了介绍,资料性较强,而书中使用较多的篇幅对于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体验”做了较多的分析,结合中日民众状况对比,最具警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