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王陽明 國學 哲學 心學 華杉 曆史 心理學 文化
发表于2025-02-13
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這裏我們學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相互的”,不是一一對應的,不是“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不是“我希望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而是“我希望彆人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我怎麼對你,和我有關,和你無關,因為絜矩之道,是示範給所有人。 所謂“你不仁,莫怪我不義”,那就是不義,必然在其他地方還要收到不義之報。你不仁,是你的事;我對你仁義,是我的良知,我對所有人都仁義,和你怎麼對我沒關係。 這就是絜矩之道瞭。
評分緻良知,對自己良心的認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生知安行、學知利行、睏知勉行,率性而為、盡性而為,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存天理、滅人欲,滅的是人的私欲、私心雜念,滅的是人的貪、嗔、癡、執。忌貪得無厭、忌怨天尤人、忌癡心妄想、忌執迷不悟 心如明鏡、物來心照、體察入微、明心見性、見微知著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觀臆斷、不要想當然一定會怎樣,不要固執己見、不要執著於自我 大道無形、中無定在,必須隨時應變,學會權衡,學會因事而變通,有原則有權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外圓內方 心有定嚮、誌嚮,不為外物分心 切忌執迷不悟、不要固執、不要偏執。一執則跑偏。一執就不是中庸。 天道變動不居,沒有固定規章守則,隻能隨時順應變化。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
評分印象最深的幾個詞:我心光明、物來心照、誌有定嚮、夭壽不二、得失不二、知行閤一、下日日不斷之功、行至誠不息之道、不將迎意必、必有事焉,勿助勿忘,在具體事物上格正自己的良知,不為私欲遮蔽,明心修行,不揠苗助長,也沒有片刻停歇和忘記…確實是修身明心的好方法,師生問答錄的形式,也點齣瞭很多修身學習的毛病,很有啓發。作為儒學在明代的高峰,和孔孟的儒學相比,角度偏重略有不同,王陽明更強調迴歸自己內心,在具體事物上的格物緻知的修煉,深入內心;而孔子的仁和忠恕之道更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度更廣。另外,華杉老師結閤自己和現代社會的具體情況也進行瞭切己體察,很有啓發,寫得很好!但看瞭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看完後,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用日日不斷之功去知行閤一,去緻良知。
評分緻良知,對自己良心的認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生知安行、學知利行、睏知勉行,率性而為、盡性而為,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存天理、滅人欲,滅的是人的私欲、私心雜念,滅的是人的貪、嗔、癡、執。忌貪得無厭、忌怨天尤人、忌癡心妄想、忌執迷不悟 心如明鏡、物來心照、體察入微、明心見性、見微知著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觀臆斷、不要想當然一定會怎樣,不要固執己見、不要執著於自我 大道無形、中無定在,必須隨時應變,學會權衡,學會因事而變通,有原則有權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外圓內方 心有定嚮、誌嚮,不為外物分心 切忌執迷不悟、不要固執、不要偏執。一執則跑偏。一執就不是中庸。 天道變動不居,沒有固定規章守則,隻能隨時順應變化。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
評分心知安行、學知利行、睏知勉行。
1.中国的认知心理学读物,中国古人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心与情绪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做学问的道理,让你的思维更精进。 1.1致良知,对自己良心的认知,用心去认知,用自己的良心去认知,用心去感知世界、用心去认识自己,是一种极致的理性思维、心流状态。 2.学习思考的方法,怎么...
評分1.中国的认知心理学读物,中国古人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心与情绪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做学问的道理,让你的思维更精进。 1.1致良知,对自己良心的认知,用心去认知,用自己的良心去认知,用心去感知世界、用心去认识自己,是一种极致的理性思维、心流状态。 2.学习思考的方法,怎么...
評分 評分 評分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