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與生活世界

方法論與生活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孫飛宇
出品人:
頁數:353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2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427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方法論
  • 現象學
  • 孫飛宇
  • 哲學
  • 研究方法
  • 2018
  • 社會科學
  • 方法論
  • 生活世界
  • 哲學
  • 社會科學
  • 實踐
  • 認知
  • 文化
  • 現代性
  • 反思
  • 日常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該研究力圖以現象學的視角,重新反思現代社會科學的基本結構,由此達緻這樣一個核心理念:方法論問題以及作為方法論問題之核心的主體間性問題,本身就是現代性之錶達——社會科學的問題,乃是現代人的問題。這就使社會科學成為真正能夠貼近現代人並解答現代人在社會生活中諸多問題的科學。本書立意宏大,誌嚮高遠,填補瞭國內學界在西方當代社會思想史研究方麵的一處空白,亦在理論上深化瞭國內的現象學社會學研究。

——楊善華(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本書著力疏解現象學及社會學展開的學術傳統與核心概念,並探求現代人內在最隱秘、最焦慮的生命處境,一反迄今現象學界較為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轉入對於具體生命的關照。在這個意義上,對西方思想的研究深深打下瞭現代中國人自我認識的烙印,這是一種難得的學術追求。作者功力深厚,熟稔文本,卻也能從思想本身的脈絡中跳脫齣來,呈現齣生活經驗的底色。有氣韻,有深度,有活力。

——渠敬東(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著者簡介

孫飛宇,1978年生於山東青島。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學士、碩士,加拿大約剋大學社會與政治思想博士,現為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研究方嚮為西方社會理論史、經典精神分析—社會理論、現象學—詮釋學傳統中的社會理論等。譯著有素德•文卡斯特《城中城:社會學傢的街頭發現》、約翰•奧尼爾《靈魂的傢庭經濟學》等,閤譯作品有亞當•弗格森《道德哲學原理》等。

圖書目錄

前言
引言
第1章 主體間性與生活世界
1.1 舒茨早期的“主體間性”理論
1.2 舒茨中晚期的“主體間性”理論
1.3 此在的基本分析
1.4 從此在到新的意義分析之境
第2章 方法論與生活世界
2.1 主體間性與方法論問題
2.2 韋伯-舒茨的兩難問題
2.2.1 舒茨的方法論兩難
2.2.2 兩種思想史傳統下的現代人形象之興起
2.2.3 韋伯的應對及其睏難
2.2.4 施特勞斯的批評與詮釋學派的反駁
2.3 主體間性與社會科學之可能性/不可能性
2.3.1 作為存在論的方法論
2.3.2 木偶的世界
2.3.3 知識考古學
第3章 流亡者與生活世界
3.1 作為意義的生活世界
3.1.1 行動與行為之區分
3.1.2 有意義的生活世界
3.2 日常生活與流亡
3.2.1 匿名的他者
3.2.2 流亡的陌生人與至尊現實
3.3 流亡者
3.3.1 知識分子作為流亡者
3.3.2 現代行動者的流亡
3.4 作為流亡的生命
3.4.1 綿延與生活世界的二元結構
3.4.2 生命的流亡
3.5 流亡者與生活世界
第4章 懺悔者與生活世界(上):現代懺悔的發生學
4.1 現象學與精神分析的交互可能性:保羅·利科的努力
4.2 福柯的懺悔發生學研究
4.3 自由聯想法
4.3.1 自由聯想的理論背景
4.3.2 自由聯想法與還原分析
第5章 懺悔者與生活世界(下):弗洛伊德的案例劇場
5.1 懺悔者與生活世界
5.2 現象學地看
5.3 案例劇場
5.3.1 開始與神隱
5.3.2 鼠刑、旅程與狼人之醒
5.4 理性與存在
第6章 生活世界再討論
6.1 精神分析與社會理論
6.2 重思現象學社會學:從鬍塞爾的生活世界概念開始
6.3 福柯背景下的弗格森的重構現象學社會學之努力
6.4 方法論與生活世界
6.5 開放的與野性的社會學
參考文獻
後記與緻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以“鄰人”作為起點,從對生活世界的發生學研究到舒茨與精神分析、社會學曆史傳統的討論,直至最後對於社會科學基本結構的反思。關於現代性和現代人生命處境的討論夾雜其中。對於“鄰人”的討論並不是那麼完整。

评分

评分

對剛剛接觸現象學的人來說,這是一本現象學社會學導論,對種種流派與傳承信手拈來,不但述明瞭現象學社會學討論的幾個基本問題及其意義所在,而且勾勒瞭已有研究的復雜關係。但此書的初衷絕不隻是一本導論,隻是要理解孫老師在說的根本問題,恐怕不對現象學社會學有相當的理解和反思,是不大能看得懂的...

评分

如何麵對流亡者般的生存處境,作者意圖強調“日常生活”。整本書像是評論集,理論有餘而生活不足,實在對不起書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