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撰写, 历时18个月,30余名专家参与
★ 近3万件中国馆藏精选600件,众多珍品初次呈现
★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以造物勾勒7000年中华文明史
★ 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几乎囊括中国全部艺术门类
★ 大英博物馆专业摄影师特别拍摄,世界知名书籍设计师彼得·道森设计,中文版原版复刻
★ 600余张高清全彩图片,特种纸印刷,极具收藏价值
————————————
来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
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异域主题的唐代酒器,则是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霍吉淑撰写,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有别于一般的宏观讲述,以物为线,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诠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
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汉学家、策展人,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多年。她的著作《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陶瓷》等书已在国内出版。
按: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数量最多、品类最为丰富的博物馆。自1753年创立至今,大英博物馆已收入多达2.3万件中国藏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明永乐甜白釉碗、被称为“中国美术史开卷之图”的《女史箴图》,以及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 上海...
评分2017年,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巡展。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去上海博物馆观展,队伍里颇多亲子档,只言片语中流露出借看展增加历史知识之意。 “听”文物“讲”历史固然是轻松有趣的学习之旅,然而若没有历史常识做底,难免如坠云雾、走马观花,岂不辜负了排队之苦...
评分三行字,触摸不到历史 博物馆展示文物,一般有三行字,分别是名称、年代和来源地,我们能从这三行字中触摸到历史吗?很难。 长期以来,博物馆文物展陈方式对普通观众不够友好,很多博物馆以一种“精品店”的思路,只求展出文物的稀缺性,而忽略了文物的本质——物质文化遗存。...
评分 评分真对不起这个价格,就是大英的中国馆藏图片展,加上百度百科来的中国历史介绍,就敢称“中国简史”。何况还凑数加了许多其他博物馆的藏品,性价比太低。
评分博物馆控很喜欢这种由文物引申出去的叙述方式,可惜这本书展开得比较浅,适合入门
评分我们的历史积累主要是靠官方历史教科书,现在想多了解,就得看这种另辟蹊径用文物讲历史的,而且外国人写的东西吧,有个全球性视野,知识结构不一样,对照着读,有一些新的体验。
评分去大英参观的时候,虽然专门去了中国馆,却也是走马观花。如今,再在这本书中见到那些文物,才知道每个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是那样精彩。
评分如果真如宣传上所说,此书为大英博物馆馆长历时18个月所撰,我就打0分。一本没有任何历史观察与思考,连中学历史课本都不如的东西,你怎么有脸出版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