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王德威 文学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 文学 抒情传统研究 现当代文学 海外汉学 *三联@北京*
发表于2025-02-22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20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基本被“启蒙”与“革命”两大现代性范式所主导。本书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抒情话语对此两大范式重做检讨;另一方面则对“抒情”做系谱学阐释,认为西方美学话语和中国传统诗学,共同铸就了抒情现代性从古典过度到现代的艰难途径。
作者细致分疏沈从文、林风眠、台静农、费穆、梅兰芳、何其芳、冯至等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们如何在20世纪中叶那个革命的“史诗时代”,以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乃至挫败和苦难,与时代相撞相生,共同谱就了令人嗟叹回味的“抒情声音”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著有《想象中国的方法》《当代小说二十家》《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抒情传统与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等多部著作。
糖葫芦
评分抒情来自诗性自我与历史巨变最惊心动魄的碰撞,因此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经历剧烈转折,文学、文化抒情性的张力反以空前之姿降临,中国现代性的独特维度显现;本书所讨论的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难以归类,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也同样,唯一相仿佛的就是抒情性,而抒情也有极其复杂和矛盾的光谱;第一章是中国诗学的演变从浪漫到宣传;第二章是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聚焦抒情考古学;第三章是冯至和何其芳的诗歌的抒情的再生缘;第四章是胡兰成的背叛的诗学或美学;第五章是台湾旅日作曲家和诗人江文也追寻身份认同的悲喜剧;第六章是林风眠和徐悲鸿关于抒情与写实的争辩;第七章是费穆的两部电影背后的战争和爱情;第八章是台静农从文学到书法的艺术转型;将内在于抒情传统的某些元素重新编码,重新发现了六朝、晚唐和晚明三个时刻;沈从文自称是收拾破衣烂衫
评分格调不高。有不少炒冷饭。王堆老师还是省点体力搞点大题目吧。1)水平在线的章节,冯至何其芳一章串联梦与蛇,参以歌德、里尔克这种有迹可循的,还比较说得通;2)沈从文章,结论下得太轻易了,「有情的历史」无法打通最后的服饰史研究,毋宁是沈的「所南心史」,距有情论已是人事已非;明信片、渔舟图过度解读;3)用那么大篇幅写福兰成最为无聊,福兰成这种边缘到不行的人物就别费笔墨了。怹那写的叫文采吗,论证前言不搭后语,王老师居然还拿海德哥儿来做比,请问您自己信吗?简直是海德哥儿被黑的最惨的一次;4)台静农这个好题目写得一泡污,作者对书法史、书法理论的无知令人瞠目,搞个理念就往上贴;5)因为是翻译过来的,也有不少负分处理,本雅明老人家的aura被译为「气氛」,真的大丈夫吗。。。
评分第六章《斯芬克斯之谜——林风眠与现代中国绘画的写实与抒情》(295-331)Introduction参考
评分用西方的学术方法来论证中国的常识,本来也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
一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陈国球、王德威两位教授持续不断的努力,《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等著作相继在国内出版,使得“抒情传统”这个原本在海外汉学界使用的概念逐渐...
评分一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陈国球、王德威两位教授持续不断的努力,《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等著作相继在国内出版,使得“抒情传统”这个原本在海外汉学界使用的概念逐渐...
评分一 近十余年来,伴随着陈国球、王德威两位教授持续不断的努力,《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等著作相继在国内出版,使得“抒情传统”这个原本在海外汉学界使用的概念逐渐...
评分本文原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6期“书界观察”栏目。 作者,韩晗,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积累整理出版,命名为《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1949年前后的中国现代文人》(下文简称《声音》,TheLyrical in Epic Time: ...
评分本文原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6期“书界观察”栏目。 作者,韩晗,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积累整理出版,命名为《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1949年前后的中国现代文人》(下文简称《声音》,TheLyrical in Epic Time: ...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