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思想

味覺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貢華南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2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438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哲學-中國哲學
  • 哲學-中國學者
  • *三聯@北京*
  • 味覺
  • 美食
  • 哲學
  • 文化
  • 飲食
  • 思考
  • 生活
  • 感官
  • 體驗
  • 人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哲學界少有以味覺思想為進路來解讀中國文化,本書可謂開此先河。作者以“味覺思想”為中國文化之血脈,一則示其乃顯著區彆於古希臘以來的視覺思想與古希伯來之聽覺思想,構成中國文化的基本特性。另則,在味覺優先,自覺壓製視覺曆史情境下,中國思想展開為從“形”“體”到“理”的範式轉換,即從“形”到“形而上”,隨即轉至從“體”到“本體”,繼而轉至從“理”到“天理”。這個進程中,味覺思想或明或暗地主導、滲透,並以感通、體道、玩味、理會等主導著中國思想。可謂以形而下之方法闡釋形而上的本體之理的獨闢蹊徑的中國哲學著作。不僅可以給中國哲學界帶來新的理論範式,也使抽象的哲學理論對於普通讀者不再顯得艱澀和枯燥。

本書乃《味與味道》姊妹篇。《味與味道》勾勒齣中國思想方法之基本麵貌,本書側重揭示味覺思想曆史演變脈絡,分彆揭示中國思想史中感官選擇的脈絡(從“耳目之爭”,耳的勝齣,繼而“耳舌之辯”,舌的勝齣),範式轉換的脈絡(從“形”到“形而上”,隨即轉至從“體”到“本體”,繼而轉至從“理”到“天理”),以及方法論演變的脈絡(從感通、體道、玩味至於理會)。這三條脈絡相互交織,彼此貫通,共同構成瞭中國文化之根本特質。

從橫嚮麵看,味覺思想貫徹於中醫藥、數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畫論、書論、詩論、文論、道學等人文領域。與此相應,中國思想自覺選擇以陰陽、剛柔、仁義等主客一體的概念來錶達道、理,同時以溫、淡、涼為思想者的氣象與思想基調,從而使中國文化各個層麵浸染著味覺思想。此血脈從遠古流淌至今,雖曆經韆萬劫而健進不息,在當代中國依然隨時隨地觸之可及。當代意欲在中西古今之爭視域下重建中國話語體係,重建中國思想、中國文化,味覺思想亦提供瞭厚實的資源與深沉的生機。

著者簡介

貢華南,哲學博士。2002.7—2006.3任教於上海大學。2006.4起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2007.9—2012.3擔任哲學係副主任。2009年破格晉升教授。2013—2014年在牛津大學作學術訪問。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哲學係教授,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西哲學比較研究會理事,中國哲學促進委員會委員,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理事,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學術委員,清華大學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在《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等雜誌發錶論文50餘篇,主要著作有《知識與存在》(學林齣版社,2004.10;2005.1)、《味與味道》 (上海人民齣版社,2008;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15);《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15)等。上海市醫學會醫史專科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青年人文經典讀書工程特聘專傢。

圖書目錄

導論:味覺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一從“耳目之爭”到“耳舌之辯”/
(一)感官與思想方式/
(二)耳目之爭,耳勝齣/
(三)耳舌之辯,舌勝齣/
二從“形”到“形而上”/
(一)“形”之突顯/
1.形名-事功:春鞦思想世界中的新勢力/
2.形名-事功思想之發展/
3.老子對形名法令的超越/
4.孔子對刑政的超越/
(二)從“形”到“形而上”/
1.大象無形/
2.形不勝心,心不勝術/
3.有形者必有名/
4.從“形”到“使形者”/
5.“形而上”道路之生成/
6.“形而上”與感通/
三從“體”到“本體”/
(一)從散殊之“體”到類之“體”/
(二)本體:作為“故”之“體”/
(三)形與體之辯/
1.新形名傢之崛起/
2.形與體之辯/
3.“形”為“然”,“體”為“所以然”/
(四)體道:作為方法論的“體”/
四從“理”到“天理”/
(一)作為“類”之理到作為“故”之理/
(二)天理:作為“理”之理/
(三)體與理之辯/
1.一物兩體,與道兼體/
2.體之理化/
3.見在底便是體/
(四)天理與理會/
五味覺思想諸態/
(一)體的數學/
1.端與體/
2.象、數與自然之道/
(二)心畫與目畫/
1.從“畫,形也”到“畫,象也”/
2.墨與色之辯/
3.得之目,寓諸心/
4.先觀氣象/
5.“相”與“目畫”/
(三)書之形與形而上/
1.書之為道/
2.書之形與形而上/
3.書之生命與神采/
4.目鑒與研味/
六味道:宋明儒的思想方法/
(一)從解義到解味/
1.魏晉解義之自覺/
2.宋儒解味之自覺/
3.解味何以可能/
4.格物與解味/
(二)心與目之辯/
1.心目貴賤/
2.心之視,發竅於目/
3.無內外者不可見/
4.道必體而後見/
5.貴心賤目的曆史流響/
七欣遇味覺思想者/
(一)如道之身/
1.如“樸”而在之身體/
2.如“類”而在之身體/
3.如“故”而在之身體/
4.如“理”而在之身體/
(二)溫:儒傢之精神基調/
1.溫之為德/
2.溫與仁/
3.溫:儒者在世之態度與方法/
(三)淡:道傢之精神基調/
1.淡乎其無味/
2.遊心於淡/
3.平淡/
4.“不溫不涼”之“淡”/
5.餘論/
後記/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原文刊于| 《哲學與文化》四十七卷第一期,2020年01月 本書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貢華南教授近十五年來的研究結晶,從2004年的《知識與存在——對中國近現代知識論的存在論考察》(學林出版社,2004)開始,經歷《味與味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  

評分

原文刊于| 《哲學與文化》四十七卷第一期,2020年01月 本書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貢華南教授近十五年來的研究結晶,從2004年的《知識與存在——對中國近現代知識論的存在論考察》(學林出版社,2004)開始,經歷《味與味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用戶評價

评分

以“味覺”為切入點,思考中國古代“形名之學”從先秦到宋明的發展過程,切入點很有意思,不過總覺得宋學研究的動嚮總是中西比較之後從漢儒跳入宋儒,對於中間曆程的流變關注著墨太少。

评分

垃圾玩意兒,如無必要,碰都不要碰。作者是民哲花錢買的教授嗎?

评分

以“味覺”為切入點,思考中國古代“形名之學”從先秦到宋明的發展過程,切入點很有意思,不過總覺得宋學研究的動嚮總是中西比較之後從漢儒跳入宋儒,對於中間曆程的流變關注著墨太少。

评分

垃圾玩意兒,如無必要,碰都不要碰。作者是民哲花錢買的教授嗎?

评分

本書從感官知覺的角度齣發,重新梳理瞭中國哲學史。並藉由對形名思想的超越,提齣瞭味覺思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