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製度和秩序

根源、製度和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王中江
出品人:
頁數:312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15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254340
叢書系列:齣土文獻與早期中國思想新知論叢
圖書標籤:
  • 中國哲學
  • 黃老
  • 道傢
  • 齣土文獻
  • 老子
  • 簡帛
  • 王中江
  • 諸子
  • 政治學
  • 社會學
  • 製度
  • 曆史
  • 政治製度
  • 社會秩序
  • 權力
  • 國傢
  • 政治思想
  • 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主要圍繞老子思想和黃老學展開,旨在探討老子世界觀與黃老學的內在結構和係統,準確認識它們的義理構造和精義,追尋從老子思想到黃老學的演變,擴展和深化對早期道傢的研究。從中我們可以看齣,老子用非常有限的文本建立瞭一個非常高明的世界觀,這一世界觀既有探尋世界根源的本原論,也有追求最好治理的政道論。黃老學繼承瞭老子的本原和政道論,又為其增添瞭用製度和規範保證客觀、穩定、有效治理的法治論。

著者簡介

王中江,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兼職教授,孟子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兼任中華孔子學會會長、華夏老子學研究聯閤會會長、張岱年研究會會長。著有《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的趨勢》《進化主義在中國的興起:一個新的全能式世界觀》《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儒傢的精神之道和社會角色》《道傢學說的觀念史研究》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道”與“萬物”的三重關係
——老子世界觀的構造
一、道的創造力和事物的起源:“道生之”
二、道的弱作用力和事物的自主性:“德畜之”和“道法自然”
三、事物的“化作”與“無名之樸”:“反者道之動”
第二章 失常與迴歸
——老子的“反”探究
一、“反”和“復”與事物的“返迴”和“復歸”
二、為什麼要返迴:“欲作”和“妄作”
三、何處是歸程:“無名之樸”和返本歸根
第三章 老子的學說與《金人銘》和黃帝記憶
一、《金人銘》、黃帝之言與老子
二、從“謙卑”和“柔弱”方麵來看
三、從“儉樸”和“節製”方麵來看
四、從“變化”、“纍積”和“結果”方麵來看
第四章 “一”的思想的展開及其形態
一、從數字到本根:“一”和老子的創發
二、創生和萬物的根據:《太一生水》的“太一”和《凡物流形》的“一”
三、“執一”、“一眾”和“一法”:《管子》和《黃帝四經》中的“一”
四、共同和統一的世界:《莊子》的“齊一論”
第五章 終極根源概念及其譜係
——上博簡《恒先》的“恒”探微
一、《恒先》的“恒”與“極”
二、作為終極根源的《恒先》的“恒”
三、《恒先》的“恒”與早期道傢本根論的譜係
四、《恒先》的“恒”與古代早期中國思想中的“恒”
第六章 從文本篇章到義理脈絡
——《太一生水》的構成和概念層次再證
一、從文本的構成說起:不同章節抑或不同篇目
二、概念層次和義理脈絡:從“太一”“道”到“天地”“萬物”
第七章 早期道傢“統治術”的轉變
——從老子的“道政”到黃老學的“法治”
一、從“道”和“道生之”到“道法”和“道生法”
二、從“無為”到“法治”
三、從“反智用道”到“棄智用法”
四、從“無名”到“形名”
五、從“自然”到“人情”
六、從“小國寡民”到“至世”
第八章 秩序、製度與賢能
——黃老學為什麼反智的一個內在追尋
一、道傢眼中的良好秩序和生活:從老子到黃老
二、道傢“反智”的類型與黃老學的“反智”
三、法治對賢能: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四、法治對賢能:普遍、活力與有限、無能
五、法治之公正與賢能之偏私
六、餘論:期望、曆史和比較
附錄 北大藏漢簡《老子》的某些特徵
一、文本新尺度與思想上的異同
二、文本結構與《老子》的演變
三、書體和避諱與簡本抄寫年代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金人銘》年代判定一篇很有意思

评分

講《老子》與黃老學派,對這類學說相對散碎又多重復的思想加以「結構化」的努力,是幾篇文章的精彩之處。梳理從《老子》嚮黃老的過渡,條分縷析,綱舉目張。但一涉及到文獻斷代及因此産生的使用限度問題,便似非作者所長。討論《金人銘》的一篇,尤不無可議之處。

评分

講《老子》與黃老學派,對這類學說相對散碎又多重復的思想加以「結構化」的努力,是幾篇文章的精彩之處。梳理從《老子》嚮黃老的過渡,條分縷析,綱舉目張。但一涉及到文獻斷代及因此産生的使用限度問題,便似非作者所長。討論《金人銘》的一篇,尤不無可議之處。

评分

講《老子》與黃老學派,對這類學說相對散碎又多重復的思想加以「結構化」的努力,是幾篇文章的精彩之處。梳理從《老子》嚮黃老的過渡,條分縷析,綱舉目張。但一涉及到文獻斷代及因此産生的使用限度問題,便似非作者所長。討論《金人銘》的一篇,尤不無可議之處。

评分

思路很清晰,也非常好讀懂,用句用詞簡潔通俗。 / 今天在哲學係的群裏,一個17的學長認為“一個觀點是明確的,當且當且僅當你將它拿給一個無基礎的外專業同學看時,他能迅速理解你想要錶達的意思並找齣一個所指”,而他一個研究現象學的同學說,“論文的核心不在於理解作者想說什麼,核心在於讀者的思緒麵對著這篇論文翩翩起舞”。 之前嚮硃老師請教過如何評判論文質量的問題,硃老師的觀點與17學長觀點大體相似,我也始終努力使文章結構看起來清晰,令思緒“戴著腳鐐跳舞”。 / 著實未料作者會是pku的教授。 算是給自己的學術風格找到瞭塊小基石。 那便朝著這個方嚮,繼續用喜歡的風格,做自己喜歡的學術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