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中国文化》是中学西渐丛书的一种,中学西渐丛书的选题意图是通过揭示西方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等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从中理出“中”学渐次浸润、影响“西”学的脉络。本书分为六章及“引言”与“后记”。*章“荣格的中国文化情怀”,从荣格出生与成长中所接触的中国文化元素作为缘起,呈现荣格家中的中国气氛,以及荣格内心深处的中国意象,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从中国主流文化的几大支系出发,分析荣格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印记,探索荣格思想形成过程中“中学”的催化、启发和影响;第六章“爱诺思及荣格之后的发展”,呈现荣格及其学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与整合的持续努力,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荣格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申荷永,博士、心理学教授,曾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心理分析师(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IAAP/ISST中国发展组织主要负责人,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与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创建者,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5)主要组织者,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讲人(1997/2007),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4)、《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沙盘游戏疗法》、《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团体动力学》、《心理教育》、《心理场论》、《三川行思》、《洗心岛之梦》等10多部专著。
我有幸能够读到这本书,这离不开和申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缘分。当时在一个两天的公益课上,我幸运的成为唯一体验申老师亲自工作梦的机会,期间让我受益匪浅。第二天老师让助理送了我一本书【荣格与中国文化】并转达“谢谢你提供这么好的一个梦”,我听到后非常诧异,明明我是收获...
评分荣格在《回忆、梦和思考》中说:“治疗灵魂是他的工作。”无疑,这与大部分传统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大概这也是荣格最终选择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原因。荣格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将个体实现自性化当作首要目标。所以在分析治疗的过程中,荣格用的方法也是区别于传统的心理...
评分作者:王振东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出处(引用请注明):《心理研究》,2019年第5期,第477-480页。 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工业化后的西方文明强势入侵,中国人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也由曾经的自傲逐渐转向自卑,其后果延续至今。 近半个多世纪,由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的...
评分1953 年 3 月 21 日,托妮·沃尔夫去世,荣格极度悲伤。他用了很长世间, 在一块石头上,为托妮·沃尔夫做“墓碑”寄托哀思。在此触及灵魂与深度情感的时刻,荣格选择了中文来表达其内心的意象。他在这块石头的左边,用竖排的顺序,依次刻有:“朵-香尼-犲-尼-赜”五个汉字。 ...
他以及他们,是与中国文化对话的先驱。事实告诉我们,“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两者中的“死硬派”,恐怕是很难对话,也不大可能“化干戈为玉帛”的。但是,希望仍在于极其广大的、不同层次的、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人民。他们对文化冲突的遏制和对文化共存的自觉将决定世界的前程。
评分他以及他们,是与中国文化对话的先驱。事实告诉我们,“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两者中的“死硬派”,恐怕是很难对话,也不大可能“化干戈为玉帛”的。但是,希望仍在于极其广大的、不同层次的、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人民。他们对文化冲突的遏制和对文化共存的自觉将决定世界的前程。
评分荣格的故事是百读不厌的,而这么一位传奇人物,早已把他的眼光瞄准了中国,为我们传统文化深深着迷并将其作为理论基础,渗透于他的临床治疗当中,这是很多中国人也无法做到的。另外,读申老师与其团队开拓和发展荣格在中国的影响也是趣味盎然,他们正以一种孜孜不倦的生命力,促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沙盘游戏也作为一种技术,渗透进中国的咨询里,我想,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评分读完《荣格与中国文化》,大部分内容来自荣格的《东洋冥想心理学》,在看荣格对易经、道德经、大乘佛法、藏传中阴得度、禅宗的研究基础上,把心理学炼金术一般的主动无意识融合到了一起,即和卫礼贤合著的《金花的秘密》,突然有个念头闪过,也许可以用一种逆序的占卜,从画一个类似曼陀罗的象征图开始(像荣格做的那些,形状、颜色和空间都可以有),以主动无意识的能量使之显形。这才是荣格心心念的,法身(无意识)无相,应物显形(曼陀罗图),般若无知,对缘而照。
评分呼唤与否,神灵永在 VOCATVS-ATQVE-NONVOCATVS-DEVS-ADERIT,英文翻译:Summoned and unsummoned,God will be present。荣格曾有对这句格言的解释:“是的,它是在说神在这里,但以什么样的形式,又意欲何为?我把这句题词刻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提醒我的病人和我自己: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始(《诗篇》第111首10行)。另一条同等重要的路在这里开始,不是通往‘基督教’,而是直达神那里,这似乎是终极的问题。”(荣格写给尤金·罗尔佛的信)。对于荣格来说,这是告诫人们,也是提醒他自己,敬畏神灵是智慧的开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