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对性别议题的探讨
从文化叙事的角度揭示将女性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深层文化结构
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
◎ 编辑推荐
“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女性与权力》收录了比尔德两篇关于女性与权力的演 讲稿。在这两篇演讲稿中,作者从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和现实情境中挑选了一些案例,来解释女性与权力的关系是如何在文化中被构建的,并指明权力的定义本身就已经将女性排除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在政治、商业领域中成功的女性被视为女强人,她们在无意或有意地扮演一个男性化的角色,同时又排斥这种扮演。除了这少数精英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女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她们的声音总被忽略,社会对她们的容错率也更低。作者指出这一问题,并质问目前围绕权力的文化架构,以在更深的层面上引发人们的反思。
◎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 媒体推荐
眼光犀利且机智幽默,这个自封的“吵吵嚷嚷的女人”证明了公共言说不再只掌握在男人的手中。愿她拥有更多的力量。
—— 劳拉·加梅森,《金融时报》
来自一位热诚女性主义者的衷心呼喊,“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女性应真正被聆听,这一完全合情合理的吁求提得对极了。
—— 《科克斯评论》
特别让人开眼…… 解释了“厌女症”的机制及它为何如此富有活力。
—— 艾莉芙·夏法克
一份耀眼而有力的宣言。
——《纽约时报》
清晰,料足,颇具颠覆性且机智幽默。
——《旧金山纪事报》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英国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古典学教授,《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的古典学编辑。她在全世界享有学术声誉,是英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成员。出版作品有《罗马元老院与人民》(SPQR: 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颇受欢迎的沃夫森历史学奖获奖作品《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活》(Pompeii: The Life of a Roman Town)等。
1.之所以没评分是因为这是被拿来研究的文本2.有一下几个问题:第一,文本中说话的权力尤指声音“菲洛米拉失去了舌头,却仍然能将事情的始末织进锦缎,以此方式对其强暴者发起指控(这也就是为什么莎士比亚笔下的拉维尼亚不仅仅被割去了舌头,还要被砍断双手)。最敏锐的古代修...
评分1、掌权的女性总是“看起来像个男人” 时至今日,女性和权力,仍然被看成是一种“并不习以为常”的组合。掌握权力的女性特别容易登上头条、成为话题焦点,而男性掌权在舆论看来则是理所当然的,如无必要,不会特殊关注。不出意外的话,掌握权力的女性多数都会“入乡随俗”,在...
评分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一个三口之家,父亲因事在外流浪,剩下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和中年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欢聚一堂。那一刻,母亲要求吟游诗人改唱一首更欢快的歌谣,可是,她的儿子说话了:“母亲,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纱纺织布才是你分内...
评分[P34] How do I get to belong in the discussion? I am sure it is something some men feel too, but if there’s one thing that bonds women of all backgrounds, of all political colours, in all kinds of business and profession, it is the classic experience of th...
评分1⃣️成功女性的做法: 她们有能力让那些通常被用来削弱女性权力的符号象征转而为自己所用。 玛格丽特·撒切尔充分地利用了她的手袋——这个在性别刻板印象中最为女性化的服饰配件,在她手上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展示政治魄力的动词:人们会说“to handbag” 2⃣️ 很多...
两篇讲稿,略嫌单薄,但词锋犀利,由古及今,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者的现实关怀。此处聚焦的是西方文化中将女性排斥于公共话语之外,但确切地说,话语只是性别分界的一小部分,只是一旦打开缺口,就意味着“女人应该/不该做什么”的整套规范开始崩塌。书中说“我们是古典遗产的受害者,或是其盲从者”,由此想到,中国人的古典遗产是不一样的,虽有“牝鸡司晨”等说法,但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与其说受性别支配,不如说受权力地位支配;言辞在中国文化中也不如文字重要,故与西方对应的,是那种阻止女性书写自己的观念,历代多有才女削删、焚毁自己的诗稿,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评分带着这本110多页的小书上飞机,无疑非常正确。两篇讲稿的容量,在一个被动的半禁闭环境里轻松就可以读完,而且不是泛读。在“女性与权力”的大框架下,涉及的小议题、小角度十分丰富广泛。深层文化结构总是力图将女性排除在权力及公共场域的言说之外,作者从文学传统的源头之处,即古典史诗、希腊罗马神话出发,追溯在“让女性闭嘴”这件事上西方的几千年经验;详细考据了修辞,进行了文本分析,揭穿了服务于男权和女性歧视的叙事策略。又延展到现代政经文化各领域的女性真实处境,及近两年的Me too运动,摘取实例,甚至自身遭受性侵的经历来佐证观点。一个有趣的词:mansplaining,男式说教。就是豆瓣女友邻最常吐槽的“爹里爹气”吧,一种直男通病,指无论自身多么无知浅薄,一旦面对女性就能蜜汁膨胀自信,展开滔滔说教的直男。
评分内容本身可以打四到五星,但后浪做书越来越没诚意,我以为这本书是正常大小,但实际上只有巴掌大,三个硬币厚,定价45元。
评分带着这本110多页的小书上飞机,无疑非常正确。两篇讲稿的容量,在一个被动的半禁闭环境里轻松就可以读完,而且不是泛读。在“女性与权力”的大框架下,涉及的小议题、小角度十分丰富广泛。深层文化结构总是力图将女性排除在权力及公共场域的言说之外,作者从文学传统的源头之处,即古典史诗、希腊罗马神话出发,追溯在“让女性闭嘴”这件事上西方的几千年经验;详细考据了修辞,进行了文本分析,揭穿了服务于男权和女性歧视的叙事策略。又延展到现代政经文化各领域的女性真实处境,及近两年的Me too运动,摘取实例,甚至自身遭受性侵的经历来佐证观点。一个有趣的词:mansplaining,男式说教。就是豆瓣女友邻最常吐槽的“爹里爹气”吧,一种直男通病,指无论自身多么无知浅薄,一旦面对女性就能蜜汁膨胀自信,展开滔滔说教的直男。
评分2019030:收录了彼尔德奶奶的两篇关于女性与权力的演讲稿,虽然作者声称意在对女性声音与言说、辩论和评论的公共领域做一个历时性的审视,而她也确实带我们回溯了女性被压迫被隔绝于权力之外、女性权威与力量被消解的历史,但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内,确实很难做到很深入的剖析,也并无太新的观点。对仍被束缚在性别困境中、遭遇种种不公的女性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反抗这个权力架构本身,如何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对话。作者在书中披露了被性侵的经历,认同她所说:在Me Too的世界里,权力/力量意味着“赋予女性无所畏惧地讲出她们自己的故事的力量,但它也标志着我们去挑战、去改变那些给了男人们托词以逃脱罪责的叙事的力量”,正是这种冒犯与挑战,而非性侵本身,才使得控诉者要遭遇更多的伤害与压迫。平权之路依旧漫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