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之道

东西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德]汉斯-格奥尔格·梅勒
出品人:未读
页数:248
译者:刘增光
出版时间:2018-10-15
价格:5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62674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中国哲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道家
  • 比较哲学
  • 汉学
  • 历史
  • 东西文化
  • 哲学思想
  • 东西方比较
  • 传统智慧
  • 现代启示
  • 跨文化对话
  • 文明交流
  • 心灵成长
  • 人生哲理
  • 文化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始终令东西方读者感到痴迷与困惑。虽然它提供了一系列内含丰富的哲学见解,如强生之道、无为而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但其内容与结构依然晦涩难读。

德国汉学家梅勒受网络思维启发,创立了“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对《道德经》八十一章进行了清晰连贯的分析,从十大主题探索了其中的重重意象,帮我们清楚地理解和欣赏老子哲学。

梅勒通过东西哲学对比,梳理了阴和阳、道和德的核心概念,还有人性、道德、欲望、宇宙、情感、时间、生死等意象,而且他总结了道家在政治和战争中的独特理念,即“战争与和平”的哲学。

【编辑推荐】

★ 超文本解读,在互联网时代读《道德经》的新尝试。借用网络思维,助我们欣赏和理解道家哲学。

★ 十大主题,涵盖道德经哲学意象的方方面面。包括阴阳、道德等关键概念,还有人性、道德、欲望、宇宙、情感、时间、生死、战争与和平等内容。

★ 既是汉学家比较东西方哲学的重要成果,也是道家哲学的通俗导读。作者师承汉学大师陶德文(Rolf Trauzettel),在他们眼中,东方的道家哲学与西方几千年哲学宗教、人文主义传统有何相似与不同?

★ 东方哲学思维,正以独特的魅力征服西方学界。随着中国在21世纪的复兴,在哲学上解读道德经和其他中国经典,也要抛弃西方话语,以它们本身语汇来解读。

★ 站在德国人角度反思战争,作者领悟到道家2500年前总结的“战争与和平的哲学”。

★ 《道德经》不仅包含宇宙生成的奥秘,还弥补了现代政治、企业管理的不足,帮助我们重新找到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媒体评论】

智慧性、可读性俱佳,还包含更多相关的话题。强烈推荐!——《抉择》杂志

一部耐人寻味的书。——《中国哲学前沿》

它是对《道德经》的一次有趣反思,能让“我们”,即后现代西方知识分子认识自己的文化,我们都该读一读《道德经》。——《宗教研究评论》

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1964年生于德国,汉学家,师从波恩学派大师陶德文(罗尔夫·特劳策特尔),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曾任教加拿大克鲁克大学哲学系,后任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道德之愚》。

目录信息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如何阅读《道德经》
第二章 性之道
第三章 阴阳、气、道德
第四章 吊诡政治
第五章 论战争
第六章 论知足
第七章 淡漠或消极伦理学
第八章 持久与永恒
第九章 死亡与死刑
第十章 “无情”
附录1 简论《道德经》的版本历史
附录2 简论《道德经》的英文翻译
附录3 关于英文版的访谈
索引
【精彩样章】
《前言》
20世纪,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研究,总是在用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的方法和语汇——来使中国哲学文本变得意蕴生动,因而是一条西方的路径。道、儒、佛三家的文本,都是用西方术语来解释的——这些术语来自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的一代代西方学者的创造——这在当时是必然趋势。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哲学家如大陆的冯友兰、北美的陈荣捷,都能将他们自己的传统展现为相对哲学性的、与西方相符合的形态。唯有通过更新中国传统,将其翻译为学院式哲学的语言,才能使他们被世界所注意。这种策略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在学术界,非西方哲学的地位仍然不能与西方哲学的地位同日而语。当然,这条鸿沟在不断缩小。这与宗教研究不同,宗教研多种宗教研究(study of religions),然而,在西方,哲学仍被视作独一无二的事业。表现便是,在西方有数不清的宗教研究所,但却只有一种哲学系(Departments of Philosophy),而非研究各种哲学(philosophies)的哲学系。只要这个问题存在一天,对于非西方哲学来说,就很难获得严肃、正式的对待,即用他们自己的语汇来被人所接受。但是这种状况迟早是会改变的,本书就是对这种改变的一次尝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老庄与后现代思潮之间的跨时空呼应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出所料,在东拉西扯了几个古希腊哲学家之后,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福柯终于隆重登场。实际上,作者太过刻意地采用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序言中声称“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的发现开始,就一直过于关注自我和自我的...

评分

老庄与后现代思潮之间的跨时空呼应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出所料,在东拉西扯了几个古希腊哲学家之后,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福柯终于隆重登场。实际上,作者太过刻意地采用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序言中声称“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的发现开始,就一直过于关注自我和自我的...

评分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虽然中华民族被孔子的儒家学说霸占了二千多年,但老子的《道德经》仍然是读书启蒙的必备之物,口耳相传,至今不衰。我们大多数人也仅仅只知道它是一部好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仅仅因它朗朗上口的韵律乐于诵读而精于背诵,却很少有人...  

评分

作为西方站着而非跪着对等的解构式解读,而不像绝大多是国人跪着寻找文中的种种合理性,这本身就很有意思,就像从屋外窗户看屋内,可能缺少感同身受的真实,但也会有屋内不具备的旁观者清。 本书对道德经给出的推测,道德经本身更类似一本语录集,作者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  

评分

作为西方站着而非跪着对等的解构式解读,而不像绝大多是国人跪着寻找文中的种种合理性,这本身就很有意思,就像从屋外窗户看屋内,可能缺少感同身受的真实,但也会有屋内不具备的旁观者清。 本书对道德经给出的推测,道德经本身更类似一本语录集,作者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西方作者吧,最大的厉害就在于对词句之中反讽的敏觉。随时建造,随时消解,随时给一条道理划出适用范围,总的心态是平等探索、讨论,而不是为圣言作注。另外,这种敏感还带来了彩蛋:那些从容不迫发生的幽默。

评分

作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打开了《老子》这本“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1.《老子》其初衷是针对当时统治阶级的少数人而写,这些人掌握着阅读时所必要的专用术语,就像我们上网检索信息,因此阅读《老子》也应遵循非线性规则。 2.对《老子》的非人文主义即自然主义的阐释透彻 3.《老子》对个人生死即政治,生活等的自然态度,把一切都看作宇宙及自然间有秩序运动的一部分,而不专属于人类,从而提出顺应自然而为无为。

评分

外国作者讲汉学,常常都比国人作者讲的更简明易读。本书正是一个这样的正面例子,作为大众通识普及读物,完全够资格列入“必读”的行列。另,翻译也非常优秀,强赞!

评分

外国作者讲汉学,常常都比国人作者讲的更简明易读。本书正是一个这样的正面例子,作为大众通识普及读物,完全够资格列入“必读”的行列。另,翻译也非常优秀,强赞!

评分

原书的切入角度相当有科普意义,文字也能感觉大抵如此,可惜翻译也相当一般,如“与对事物和性的欲求不同,对信息和金钱的欲望对再生产来说并不重要”,这里的“再生产”应该是recreation,休憩、消遣。 引用《道德经》不带注释,翻译佶屈聱牙,书传递出来的科普信息效果打了些折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