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之外

大分流之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王国斌
出品人:
页数:283
译者:周琳 译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222329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经济史
  • 历史
  • 比较政治经济学
  • 明清史
  • 中国史
  • 世界史
  • 经济学
  • 历史
  • 经济
  • 分流
  • 全球化
  • 近代史
  • 社会发展
  • 欧洲
  • 中国
  • 贸易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接续了国内外学界十几年来对于“大分流”问题的关切和比较史学的研究路径,深潜入“大分流”发生前的几个世纪,探讨促成“大分流”现象的深层逻辑。与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的经典著作不同,本书主要从政治视角观察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进程,由此发现: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空间规模是促成“大分流”*根本的原因,在“大分流”真正显现之前的几个世纪,差异的种子就已经深埋在中国和欧洲的政治架构之中了。本书以宏大的视野、前沿的社会科学理论,重新审视欧洲大陆两端近千年的历史进程,对诸如近代经济转型问题、中西历史比较问题、中国历史重新评估问题、制度史研究的视野与路径问题,都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的两位作者此前分别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研究和欧洲经济史研究,他们的合作也说明: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中国史学家与欧洲史学家并肩作战,能够写出一部坚实且耐看的经济史著作。

作者简介

王国斌(R. Bin Wong)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杰出教授,长期致力于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比较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是本时代*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者之一。著有《转变的中国:历史变化和欧洲经验之局限》(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等深刻影响中国史研究范式的作品。

罗森塔尔(Jean-Laurent Rosenthal)

加州理工大学Rea A. and Lela G. Axline经济学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onald and Maxine Linde首席讲座教授。著有Surviving Large Losses: Financial Crises,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s等。

周琳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10年于清华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尤其关注清代商业城市中经济、社会、法律的互动。

目录信息

序(李伯重) 1
译者的话 1
序言 1
导言:经济史上的奇迹、神话与解释 1
第一章 空间与政治 12
第二章 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 34
第三章 市场发展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69
第四章 中国和欧洲的战争、制造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104
第五章 信用市场与经济变迁 138
第六章 专制君主、战争、税收和公共产品 179
第七章 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1500—1950 223
结论:发现、方法与意义 242
参考文献 255
致谢 28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欲达成三个相关目标:首先,介绍“加州学派”学者们的中心论点;其次,围绕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所撰写的加州学派的扛鼎之作,对加州学派作出批判性的评价;最后,就“为何工业资本主义发生于欧洲而非中国”这一大多数加州学派学者所关心的中心议题提供一个不同的解释。...  

评分

评分

评分

美国“加州学派”历史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的《大分流》曾高调进入中国。2004年,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了中译本(两岸译者都以经济史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简体版是史建云,繁体版是邱澎生)。《大分流》使“大分流”成为学术界和读书圈的流行词,也再度引起对“中国何以...

评分

本文欲达成三个相关目标:首先,介绍“加州学派”学者们的中心论点;其次,围绕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所撰写的加州学派的扛鼎之作,对加州学派作出批判性的评价;最后,就“为何工业资本主义发生于欧洲而非中国”这一大多数加州学派学者所关心的中心议题提供一个不同的解释。...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副标题赶紧点开目录结果发现不到300页,而且是简体中文书,直接负分滚粗好么。这种东西就算想变成印刷品,也应该是年度学术论文索引中下属数据库的一篇小报告。被洼地审查系统过筛做成小册子,除了被当作给各路在野发国师梦的疯逼一个伪装成天师的话术使用,连督促人类跳出简体中文污染的客观作用都没有。 ps再一查师从费正清,个人主观上也不想看。

评分

先放下具体争议-相当多,本书的根本问题是,王罗的增长观是斯密-李嘉图式的,相信和平、轻税、内部贸易、市场规模就能决定长期增长。由此推论大一统明清比对抗性的重商主义欧洲更有利于经济。这种增长上的长期渐进论 1)没有资源-生态维度,无视人均资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和极限(这直接决定农业时代的产出水平);2)无法抓住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简单积累的技术进步,更是能源基础剧变。稳定的长期经济增长—人类史上只有200年—只能通过释放化石能源实现。这明显不如彭慕兰(彭深受里格利影响);3)无法理解竞争性的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先天敌人,通过金融革新、财政革新和政策推动,提升一国资源动员能力的显著优势(原生型工业革命也曾受惠于它的保护),也错判它对今天目标明确的后发追赶国的意义;

评分

对中国的估计太乐观

评分

本书从政治经济的角度为欧洲和中国不同的经济变迁模式提供了新的解释。此前,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完善的商业法规、发达的信用市场、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等一直被视为欧洲领先中国的法宝。作者重新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与欧洲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比较,指出二者虽然存在一定差别但并非截然对立,也并无优劣之分,事实上人们对于不同制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结构。因此,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大分流,根源于两个地区政治上的差异。中国长期的和平与统一不仅孕育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形成了一套重农、薄赋、不干预国内贸易的发展理念。而长期饱受战乱威胁的欧洲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非常意外地带来了技术变革、信用市场、民主代议制等,从而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变革的环境,引领欧洲向城市化、资本密集化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评分

微观经济学《大分流》采用工资、价格、资源视角,本书则是采用史学视角,东方中古史与西方中古史思考江南和英格兰。比较欣赏本书的价值判断:东、西是在各自历史情境下的选择,不是二分,也不是评优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