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主任、历史和东亚语言文学教授,加州大学系统世界史研究组主任。其大部分著作围绕着中国和比较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变革、环境变革及政府的形成等展开研究,但也著有民间宗教史和家庭结构及性别角色史方面的著作。
这本“加州学派”的力作,尽管在国外学界频频获奖,但之所以在国内引起这样的轰动,是因为这本书以中国与欧洲双向交互比较的方法,再次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老话题――我们这个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领先的古老文明,到了近代究竟为什么突然“样样落后”地衰落了?
彭在《大分流》中最重要的观点,是西欧通过海外殖民,并且率先使用了煤炭,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生态限制。而中国遭遇了同样的生态限制,却在当年没有走上西欧的路。 彭指出,面临发展的生态限制,中国各地区有通过贸易来解决,但因为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并不大,又没有武力强制,所...
评分此书作者彭慕兰是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加州学派”代表人物,曾担任美国历史学派会长。我认为彭慕兰先生的《大分流》这本书并不能够被称为完全的社会学著作。而更像是对于18世纪前后中国与英国的经济历史视角的分析。 18世纪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道路分道扬镳。英国走向了工...
评分文明演进类似物种进化——在没有强烈的外力推动下,文明体不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而是渐进地从一种文明形态转化到另一种文明形态。这种转型能否成功,在于文明体是否突破了某些关键的“阈门”。在15世纪以后的历史中,欧洲比中国更早地走向了工业化的资本主义,正因为前者...
评分周锡瑞老师以前的1500字命题作文,我就不介绍书了。 十年之后,当彭慕兰先生《大分流》一书仍被不断提及和争论时,即便是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也不会不承认此书的经典意义。诚如许多学者已经提出的批评那样,我认为彭氏在此书中即便不是刻意“抬升”了中国各方面与西欧不相伯仲...
评分中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都是西方眼中神秘的,传言为“遍地黄金”的强大的国家。但自从在十八世纪以后,这种强大与优渥似乎渐渐发生了转移—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迅速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的强国。这种变化,以往的学者倾向于以欧洲为主的欧洲中心论,在“欧洲当时很强大的”...
挑战与迎战——是中国近代史始终纠缠的课题。建议大家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一并看看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柯伟林的《德国与中华民国》。这样我们对于费正清学派的认识才会更深入。
评分主要针对的是黄宗智的“内卷说”,认为在大多数方面明清时期的中国并不比西欧差,而中国和西欧的分流是偶然的结局,偶然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矿物能源的应用,二是新大陆的发现。但是,诚如作者对别的经济史著作所作的批评,“承认小因素的重要性也可能会导致思维混乱——解释可能变得如此杂乱,以至我们无法抓住它们;或者它们可能成为一个摸彩袋,里面每件东西都可以摸出来成为适合于它们各自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事实上这句话也完全可以拿来评价本书。
评分内容艰深的书,加上一个文字晦涩的翻译,就是一场灾难……
评分逗屄程度刷新了我的下限。
评分大分流之后的之前。成于观念方法,争议于观念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