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 Zimbardo),美国心理学会(APA)前主席。自1968年以来担任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在耶鲁大学“态度改变研究计划”中做研究工作,后来在纽约大学期间,他研究了认知不协调中的公开从众方式和社会影响。他独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包括:归属感、去个人化、攻击及认知不协调的动机效果。除此之外,他还从事过匿名、破坏行为和害羞行为的现场观察、归因分析和相关变量研究。与他的纽约高中同学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贡献一样,津巴多最主要的工作是他的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有效地证明了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目前津巴多博士主要研究为什么正常人会对他们自己的有些行为做出病态的解释,以及研究时间概念是如何影响到个体和群体的行动的。津巴多所著的《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领域最经典的也是再版次数最多的最佳教科书之一。他在1990年为公共广播电台制作了“发现心理学”电视教育记录片系列。这是由津巴多本人创作和主持的以学生和大众为对象的科普电视片。这部长达26集的电视片探索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心理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心理学来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实用性等问题。
迈克尔·利佩(Michael R. Leippe)是阿德菲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从1982年开始,一直任教至今。利佩于1979年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亲自参与并受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所从事的影响方面研究的熏陶,他的研究试图对社会影响的认知反应做出理论分析。迈克尔·利佩与安东尼·格林沃尔德合作研究了大众媒体说服的认知加工过程。他也与托马斯·奥斯特罗姆合作,研究了如何应用社会心理学来解决法律心理学的问题,例如目击者的证词等。从那以后,利佩从事了很多有关说服,认知不协调和法律情境中态度改变和影响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利佩博士发表了25篇以上的研究论文和著作。90年代他从事了联邦政府资助的有关儿童目击证词可靠性的研究,以及如何帮助陪审员和其他寻求事实真相的人区别准确或不准确
的目击者的记忆。他同时还在研究说服情境的观众参与心理。
一句话概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构影响力。 读后感: 如果三个抽象的概念来概括这本书,我想可以这么概括:首先是态度系统的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间的互动;其次,维护态度系统与改变态度系统的动机(前者是保持一致性以及相信自己能控制环境的,后者是为了进一步适应认知环境...
评分这本书读了很久了,打个卡! 第二章《影响行为:直接途径》,这里面内容跟《影响力》差不多,就是互惠,承诺,喜好,稀缺,社会认同 读的第三章《行为影响态度》这里面核心是“自我说服”,对于一些比较自我、孤傲的人比较适用,影响他们的态度,可以先促使他们做出一些行动,...
评分@拆书帮 赵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p.27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事物的5种反应类别。 第一种是行为本身,我们投票、购买某种产品、在某项请愿书上签字、献血,这些都是行为。 第二种是行为意向,指在做某事之前的期望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评分任何一种态度的形成有其原因,个人的自我防御、自我效能以及为缓解认知失调而做出行为的改变都主动或被动地受着各种他人的影响,适应社会而不被社会改变,既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练习系统化的信息分析,允许返回和暂停,主动分析环境中的责任感或内疚感,还要学会说“不”,应付它引起的麻烦。极为关键的是,不要相信复杂的问题有简单的解决方法,逃离他人的“环境控制”。总之,生活并不容易。
评分按需。
评分文献综述的感觉,条理不是很分明,理顺,作笔记有些麻烦。翻译略显生硬,尤其是某些词汇的选用,某些句子已经赶不上有道谷歌的自动翻译了,翻译加上调理和专业名词,扣分。对认知失调者有很大的指导,对底层系统影响较大的书。
评分里面的举例生动形象,但作为嗯一本教科书,非心理学专业的人有时候还是看的很吃力,很多地方感觉自己就是囫囵吞枣的读过去了,值得回读思考
评分战线拉得最长的一部,也是第一部边读边做笔记的。感觉具备了创立邪教的理论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