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红楼3

大观红楼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欧丽娟
出品人:
页数:9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8-8-1
价格:12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96448
丛书系列:大观红楼
图书标签:
  • 欧丽娟
  • 红楼梦
  • 文学研究
  • 红学
  • 中国文学
  • 《红楼梦》
  • 中国古典文学
  • 台湾
  • 红楼梦
  • 古典文学
  • 小说
  • 女性角色
  • 清代文学
  • 人物分析
  • 家庭关系
  • 社会背景
  • 文学经典
  • 曹雪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大人气教授欧丽娟,网上金牌公开课“红楼梦”,“大观红楼3”即为“正金钗卷”,随十二金钗走过有情世界,回眸人世间的悲欣交集。

不哭,不笑,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这才是阅读红楼梦的至高境界。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悟。

《大观红楼3》聚焦于太虚幻境中的正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妙玉,她们以波澜壮阔的复调曲式交织在《红楼梦》中,由此焕发出不同的心灵光影、人生风景。

☆☆☆☆☆☆☆☆

《新京报•书评周刊》:欧丽娟在《大观红楼》里独辟蹊径,结合历史资料,对小说《红楼梦》的主旨思想、人物性格以及曹雪芹家族的背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书中很多观点引起众多“红迷”爱好者的支持或反对,在当今《红楼梦》研究成为显学,成果汗牛充栋的情况下,本书还能引起大批读者的关注和讨论,足以说明这本书带给人们思考的价值。

杨过(知乎网友):欧丽娟在讲的《红楼梦》,我觉得这可能是非业内人士能看到最系统最完善最高明的红楼梦赏析讲解。她从中国古典神话的意向、中国古代的宗教礼法社会、中国诗词谶语小物、园林花鸟、人物性格论等等对红楼梦有了一个系统的鉴赏。她还引用了许多古今中外经典丰富课堂,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假说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从波伏娃的《第二性》到黑泽明的《癞蛤蟆的油》,从孔子的“君子亦有恶乎”到屈原的《楚辞》。可以说满满的干货、满满的诚意、满满对红楼梦的爱。

作者简介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除了“大观红楼”系列之外,代表作还包括《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诗论红楼梦》《红楼梦人物立体论》《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唐诗的多维视野》《唐诗新思路》等,因台大“红楼梦”公开课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2015年杰出教学者奖。

目录信息

目 录
开卷语 i
编辑体例 iii
上 卷
第一章 总论:人物的诠释原则 001
一、“意见”:另一种谣言 003
二、独特的个体:具体经验上的人 012
三、“滑疑之耀”:复调的平等 021
第二章 “一字定评”与代表花 030
一、人 / 花互喻与象征寓意 031
二、一字定评 056
第三章 “重像”或“替身”设计 065
一、人物关系的特殊建构方式 065
二、贾宝玉的重像人物 070
三、薛宝钗的重像人物 077
四、林黛玉的重像人物 089

2
第四章 3(上卷)
林黛玉论
114
一、神话:感伤性格的先天解释 116
二、贵族少女:林姑娘不是“灰姑娘” 137
三、宠儿 / 孤儿:单边主义的自我中心 157
四、人格特质与生活习性 170
五、由“个人”到“合群”的转化 185
六、宝、黛之间的裂变 220
七、黛玉之死 243
第五章 薛宝钗论 250
一、“君子”之难写与难解 252
二、成长背景与人格特质 260
三、性格成因与生命哲学 285
四、“冷香丸”新解 325
五、立体突破的多元面貌 343
六、争议事件的厘清 360
七、相关诗词的寓意重估 404
八、真正的佳人 426
第六章 贾探春论 432
一、一种灵苗异 433
二、大观精神:宰相器识 443
三、入世干才:才志兼备 457

目 录 3
四、血与心:君子的追求 471
五、出走意识:超时代的性别突破 507
六、远嫁的心理创伤 520
七、末世的光辉 527
下 卷
第七章 贾迎春论 533
一、木头:“没有个性”的个性 534
二、基本焦虑与“病态的依顺”心理 539
三、生命哲学与思想根据 551
四、幸福的片刻 561
五、信仰的崩溃:唯一的抗议 566
六、角落里的青苔 573
第八章 贾惜春论 576
一、前言:“苗而不秀” 576
二、基本焦虑与“病态的逃避”心理 581
三、生命哲学与思想依据 595
四、“吝惜”春天:拒绝人生 607
第九章 史湘云论 613
一、序言 613

4 3(上卷)
二、天赋与性格特质
615
三、心直口快:“直而温,率而无虐” 622
四、一半风流一半娇:双性的均衡 633
五、婚姻与命运 651
六、没有阴影的心灵 658
第十章 王熙凤论 662
一、序言 662
二、名门出身与特殊教育 666
三、大家小姐的正统风范 679
四、孝敬爱怜的真情诚意 695
五、观其所使:平儿论 700
六、逸才逾蹈的出轨与反思 715
七、人命公案的平议 734
八、牺牲奉献与悲愤灰心 744
九、对脂粉英雄的礼赞与哀挽 757
第十一章 李纨论 761
一、成长背景与性格基调 761
二、白梅:心如止水的年轻寡妇 768
三、红杏:灰烬中的余火残光 782
四、沉默的大财主 796
五、“投射心理”与“同类比较” 809

目 录 5
六、在缺憾中自足 820
第十二章 妙玉论 826
一、生命史的轨迹:五个阶段 827
二、先天禀赋:冰霜之下的善良柔软 834
三、太高、过洁:性格的极端化发展 841
四、白雪红梅:道姑 / 名流的综合体 861
五、淖泥的下场:自我的单薄狭隘 874
六、高傲的小鸟 881
第十三章 秦可卿论 885
一、另类的海棠花 885
二、低微的出身与优异的天赋 887
三、爱欲女神:春睡的海棠 906
四、情、欲的复合 922
五、暧昧的死亡 941
六、殿后的批判 953
第十四章 总结:性格、环境、命运及其反思 960
一、人格养成的先天性 961
二、家庭、环境的关键性 967
三、人性样貌的复杂变异 97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断断续续听了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研究有一年多了, 觉得还不过瘾, 想通过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学习, 如果说蒋勋老师是通过细节的品读,开启我们对红楼梦微观视角的领悟, 那么欧丽娟老师给人打开的将是更加宏观的视野, 想要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小伙伴可以加入【红楼梦阅读小组】 ...

评分

黛玉宝钗探春三篇人物论。最新颖的是黛玉论,核心观点有: 1.黛玉从早期到成熟,人物形象经历了大幅转变,由孤傲率真、心窄嘴尖的早慧才女逐渐向尊序守礼、顾上体下的传统理想女性回归,过渡期即兰言解疑癖和互剖金兰语两节(此时正值及笄)。 2.黛玉并非宝玉的知己和支持者,...  

评分

断断续续听了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研究有一年多了, 觉得还不过瘾, 想通过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学习, 如果说蒋勋老师是通过细节的品读,开启我们对红楼梦微观视角的领悟, 那么欧丽娟老师给人打开的将是更加宏观的视野, 想要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小伙伴可以加入【红楼梦阅读小组】 ...

评分

断断续续听了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研究有一年多了, 觉得还不过瘾, 想通过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学习, 如果说蒋勋老师是通过细节的品读,开启我们对红楼梦微观视角的领悟, 那么欧丽娟老师给人打开的将是更加宏观的视野, 想要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小伙伴可以加入【红楼梦阅读小组】 ...

评分

最近一直在读欧丽娟老师的《大观红楼》系列丛书,读到第三部,恰恰是我最感兴趣的十二金钗人 物考究(书里评点了十位)。总的来说我是很喜欢欧老师的分析与见解的,对于她的许多观点都有 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只是作为卷首的“黛玉篇”写得偏颇,叫我有些意不平,不吐不快。 只 ...  

用户评价

评分

欧丽娟写李纨、妙玉、迎春、惜春还有秦可卿这些次要角色还是很出彩的:“槁木死灰”的李纨内心是一树一树怒放的红杏,妙玉的“目无下尘”,惜春的“精神洁癖”,迎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欧丽娟的眼中,这些角色不分主次,没有先后,努力地生活着,如是而已。对薛、林二人的评价,不过尔尔。欧丽娟写薛、林二人,有如慧贤皇贵妃的脑残粉写小论文,对前者是咬文嚼字地吹,对后者是含沙射影地贬。

评分

看这本书只因作者是拥钗党,想听听另一个所谓理性世界的声音罢了。存疑处颇多,但还是有收获。尽管宝钗处事近乎完美,我还是偏爱黛玉,尤其是逐渐成熟的她,愈发超逸,未曾尽褪的愁思虽不算什么好物,但也绝非可遭人耻笑的情绪。钗黛这样的性情,她们的友谊很是打动我,惺惺惜惺惺,互补又还相知,你之幸恰为我之不幸,你之不幸又为我之幸。宝钗是先抛出橄榄枝的那位,这也是她年长成熟的地方,不会因为小处的不是忽略了整体玉质。有时会不太喜欢宝钗肌骨莹润容貌丰美的特点,但想一想,心胸宽阔又先天壮的人,身量肯定会纤秾合度不会有憔悴之态。曹公对宝钗冷热间的把握太高明,多一分成俗人,少一分又会不够圆融,以至于不同的读者对她的褒贬常能相去甚远。其他金钗的解读没有太多新意处,只看钗黛足矣。

评分

看这本书只因作者是拥钗党,想听听另一个所谓理性世界的声音罢了。存疑处颇多,但还是有收获。尽管宝钗处事近乎完美,我还是偏爱黛玉,尤其是逐渐成熟的她,愈发超逸,未曾尽褪的愁思虽不算什么好物,但也绝非可遭人耻笑的情绪。钗黛这样的性情,她们的友谊很是打动我,惺惺惜惺惺,互补又还相知,你之幸恰为我之不幸,你之不幸又为我之幸。宝钗是先抛出橄榄枝的那位,这也是她年长成熟的地方,不会因为小处的不是忽略了整体玉质。有时会不太喜欢宝钗肌骨莹润容貌丰美的特点,但想一想,心胸宽阔又先天壮的人,身量肯定会纤秾合度不会有憔悴之态。曹公对宝钗冷热间的把握太高明,多一分成俗人,少一分又会不够圆融,以至于不同的读者对她的褒贬常能相去甚远。其他金钗的解读没有太多新意处,只看钗黛足矣。

评分

黛玉也在成长,不肯长大的也许是读者的一点执念?

评分

(繁体版)历史观存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