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33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3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64297
丛书系列:博雅英华·陈平原著作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平原
  • 文学研究
  • 文学史
  • 小说
  • 小说研究
  • 现当代文学
  • 晚清文学
  • 文论
  • 中国现代小说
  • 起点
  • 文学史
  • 小说发展
  • 20世纪文学
  • 现代文学
  • 经典作品
  • 小说起源
  • 文化背景
  • 创作历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内容简介:理论思维的贫乏与理论框架的单调,是文学史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以前谈过,不赘。这里谈谈工作范式的建立与运用。因单是从哲学发展层次讨论文学史是什么,于实际研究作用不大。选择工作范式实际上也就选择了研究范围——承认有所不能,有所不为,破除那种“全面”、“稳妥”的教科书心态,根据自己的理论设计,长驱直入,变平面的罗列为纵深的开掘。

至于工作范式的建立,是作者的理论兴趣与研究对象特性之间的相互契合,有理论假设的成分,但并非纯粹先验的主观臆想。在“前研究”阶段,理论假设与对象把握不断对话,互相调整,很难再分辨什么“主观”、“客观”。这一点成熟的研究者在实际操作中都可能意识到,似乎没有必要为“正名”花费太多的心思。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

目录信息

新版序言
第一章 新小说的诞生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小说演进的动力
第三节 新小说群体的形成
第四节 新小说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起点
第二章 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
第一节 开眼看世界
第二节 意译为主的时代风尚
第三节 翻译不说的实绩
第四节 接受中的误解
第三章 商品化倾向与书面化倾向
第一节 小说市场的拓展
第二节 小说这的专业化
第三节 新小说的商品化倾向
第四节 新小说的书面化倾向
第四章 由俗入睡与回雅向俗
第一节 在雅俗、新旧之彰
第二节 由俗入雅——梁启超们的救世说
第三节 回雅向俗——礼拜六满腔热情的消闲说
第四节 雅俗并存局面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 集负担与片断化
第一节 珠花式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集锦式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
第四节 盆景化与片断化
第六章 文白并存的小说文体
第一节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消长起伏
第二节 白话小说与方言小说
第三节 古文小说与骈文小说
第四节 “别具一种资态”的译本文体
第七章 从官场到情场
第一节 “忠奸对立”模式的消解
第二节 “官民对立”模式的转化
第三节 无情的情场
第四节 三角恋爱模式的文化功能
第八章 旅游者的叙事功能
第一节 启悟主题与整体感
第二节 补史之阙与限制叙事
第三节 引游记入小说
第四节 旁观“民间疾苦”
第九章 实录、谴责与感伤
第一节 从写实与实录
第二节 从讽刺到谴责
第三节 从悲壮到哀艳
作家小传
小说年表
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讨论纪要
索引
卷后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罗兰·巴特在著作《神话学》中分析两个交叠的符号学系统时,将含蓄意指层的神话称作是一种谈论第一级语言的第二级语言,即所谓的元语言。那么,比之文学,文学史的编纂史也有如是一种谈论文学史的元文学史,它叙述的是文学史如何生产的历史。自20世纪20年代胡适的《论五十年来...

评分

在一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对于清末民初的小说是轻蔑的,大都略略提及,迫不及待地进入“文学革命”,进入多数人普遍期待的既是起点又是高地的鲁迅文学世界……于是,在这些的教材的普遍熏陶下,我们都热情澎湃地、异口同声地轻视甚至无视清末民初的文学,对其小说总是批...  

评分

在一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对于清末民初的小说是轻蔑的,大都略略提及,迫不及待地进入“文学革命”,进入多数人普遍期待的既是起点又是高地的鲁迅文学世界……于是,在这些的教材的普遍熏陶下,我们都热情澎湃地、异口同声地轻视甚至无视清末民初的文学,对其小说总是批...  

评分

罗兰·巴特在著作《神话学》中分析两个交叠的符号学系统时,将含蓄意指层的神话称作是一种谈论第一级语言的第二级语言,即所谓的元语言。那么,比之文学,文学史的编纂史也有如是一种谈论文学史的元文学史,它叙述的是文学史如何生产的历史。自20世纪20年代胡适的《论五十年来...

评分

罗兰·巴特在著作《神话学》中分析两个交叠的符号学系统时,将含蓄意指层的神话称作是一种谈论第一级语言的第二级语言,即所谓的元语言。那么,比之文学,文学史的编纂史也有如是一种谈论文学史的元文学史,它叙述的是文学史如何生产的历史。自20世纪20年代胡适的《论五十年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正如陈老师在讨论纪要中所说,小说史关键在史实和史识。作为原本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前半部完整地体现了这两者的融贯和互动,下半部则加入了细腻的文本感受。也许在当下,不少学者小说理论的运用比陈老师更纯熟,但论晚清小说的熟悉程度,陈老师仍然首屈一指。最后的作家小传和史料年表充实了著作的实用性。以问题串联历史的写法,学理性固然扎实,但历史感显得有些琐碎,不同作品,作者,现象会反复出现,稍显冗余,最后一章的论点有些接近传统的诗文评。其他几位老师没能完成整部史著的编纂工作,无疑留下了难以弥补遗憾。

评分

看目录就能知道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了,很清楚。只可惜,清末民初的新小说我都没有看过,直接看了这本书。

评分

原是陈老师参与写作的小说史第一卷改头换面而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试图写给专业研究者的文学史。从行文到引证,都与同时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交相辉映,看得出陈老师为写好这部属于自己的晚清民初小说史下了多么大的功夫。

评分

在清末民初小说史的线索中穿插进对于小说文体发展因素与文化条件的讨论,用详细的史料支撑起了论点,看后非常有启发。但这本书正如陈老师在后记的讨论纪要中所写的,有一定的读者期待,这也使得如果对这段历史不熟悉,会有一定的进入难度。

评分

看目录就能知道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了,很清楚。只可惜,清末民初的新小说我都没有看过,直接看了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