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居中国

四夷居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张经纬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2709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历史
  • 中国历史
  • 张经纬
  • 东亚
  • 世界史
  • 文化
  • 中国史
  • 四夷居中国
  • 历史地理
  • 古代中国
  • 民族关系
  • 中原文化
  • 边疆研究
  • 中华文明
  • 古代社会
  • 多元一体
  • 文化交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超越五千年视野,打通史前史与文明史的分隔

揭开夏商周三代迷雾,提出国家起源的新假设

以人类学家的思维,破解古代中国人群的互动密码

纣王囚姬昌,姜子牙等献美女、骏马,哪样才让纣王动心?

穆王西征的浪漫背后,还有一个惊人的社会交换体系?

伯乐相马的传说中,居然隐藏着秦国崛起 的密码?

吴越争霸的主角们,为什么相继走向两线作战的困境?

中国史上第一个长途旅行的人,按什么规律选择了他的路线?

“振大汉之天声”,其实只是一种历史的幻象?

……

太多的历史谜题,本书将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答案,让我们拥有更宽阔的历史视野——在把握历史的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本书不拘泥于“华夏中心”观念,将中国历史上各人群的活动,投射到东亚大陆的地理构造上,运用人类学方法重新解读中国历史上(上溯夏商周、下迄明清)众多人群留下的传说和谜团,对这些古代人群崛起的原因和最终的走向,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新知。本书尝试描绘出一幅东亚人群迁移和文化变迁的动态图景,打通东亚大陆史前史与文明史的巨大分隔,传递出一种完整的“人类史”的观念。

这是一部人类学家视野中的中国大历史,将给读者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带来升级更新的畅快体验。全书收有近三十面彩色插图。

作者简介

张经纬

上海人,上海博物馆馆员,人类学学者,专栏作家,译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民族史与当代民族文化研究,力图突破世界各民族历史的局限,尝试全新的人类史写作。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等多部学术作品。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东方早报》《澎湃新闻》和《腾讯•大家》等平面及网络媒体设有专栏,定期向公众传播人类学知识。

目录信息

前言:构建完整的人类史
第一章 东亚大陆的人文、地理志
引言 秦始皇的旅行
1.1秦始皇的旅行(一)
正文 地质年代的舞台
1.2“地理漏斗”与更大的结构
1.3 通道与“塞子”
1.4东亚大陆的联系之网
1.5人类的旅行
1.6 文化的定义及其引理
1.7建立人类迁移—互动模型
1.8小结:秦始皇的旅行(二)
第二章 地理构造与人类活动
引言 赞普的天堂
2.1 “天神下凡”:从神山降临的赞普
2.2天堂有路,洞天两重
2.3且行且徘徊,已在千里之外
2.4万壑千山,皆是通途
正文 吴越争霸
2.5三千越甲可吞吴(一)
2.6三千越甲可吞吴(二)
2.7干越之剑的秘密
2.8吴越在齐、楚之间
2.9更大的趋势
2.10小结:“太平洋板块”南部的压力传递
第三章 古典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引言 杨家将往事
3.1穆桂英、佘太君与杨家将
3.2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3.3平夏南山云有异,源流风俗本不殊
3.4物质生产与文化变迁
正文 八骏的秘密
3.5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3.6小盂鼎:穆王传说的另一面
3.7八骏的秘密
3.8由“生”到“熟”的西戎
3.9秦与周:互动之网
3.10秦人的契机
3.11秦晋之好
3.12燕赵的复仇
3.13小结:“太平洋板块”北部的压力传递
第四章 人群互动与迁移动力
引言 人参和女真
4.1牧圉此时犹捍御?——重新解读明清之际
4.2开始在白山黑水之间
4.3打围放牧,纵便生理
4.4夷得华货即欢忭
4.5人参、女真、山海关
4.6“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型
正文 羌在商周之间
4.7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4.8有命在天
4.9羌在商周之间
4.10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4.11克东夷而陨其身
4.12“元龟象齿,大赂南金”的代价
4.13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4.14泉之竭矣:从“好利”到失利
4.15小结:内迫于中国,延及鬼方
第五章 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上)
引言 秦始皇的理想
5.1秦始皇的理想
正文 汉武帝的选择
5.2最后的越人王国
5.3单于的选择(一):致命的诱惑
5.4单于的选择(二):交织的命运
5.5武帝的品味
5.6无尽的轮台
5.7王莽的机会(一):“司农钱尽”
5.8王莽的机会(二):“孝悌之心”
5.9小结:西汉的黄昏
第六章 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下)
引言 宝钏与平贵
6.1“王宝钏与薛平贵”的两个版本
6.2隐藏的主角
6.3沙陀传奇与盛唐的两面
6.4薛平贵们的“大登殿”
正文 班彪的策略
6.5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一)
6.6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二)
6.7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三)
6.8“振大汉之天声”—— Y(t)曲线的顶点
6.9“羌胡边杂之师”的未来
6.10北匈奴的复仇(一)
6.11北匈奴的复仇(二)
6.12北匈奴的复仇(三)
6.13董卓们的“大登殿”
6.14小结:“一夫耕,百人食之”——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
第七章 总结:东亚大陆人类迁移的模型
7.1作为新起点的总结
7.2东亚的齿轮
7.3后有来者: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一)
7.4前有古人: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二)
7.5一个数学模型
7.6走出三代的“迷雾”
附录一:世界的“齿轮”
附录二:“国家起源”的新假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东亚的“齿轮” 整个中国大陆的版图,分别被西北-东南和东北-西南数列平行山脉构造带整齐切割,其中最醒目的两条构造带,西面的天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和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龙门山交汇于渭河谷地。东亚大陆的地质构造,可以简化表述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板块从东西两个方...

评分

读竟《四夷居中国》,略有所思,敢言一二,幸勿罪焉。 张老师大作,通过目前且终究有限的历史资料分析而来的范式,是一种建设性的尝试,但仍无法解决一切人文社会范式共有的三个缺点:一是归纳所需资料不完善,实际仍属不完全归纳,因而无法摆脱以偏概全的风险;二是既不能涵盖与...  

评分

给本书打四星⭐⭐⭐⭐ 看了四天, 感觉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作者用数据和记录构建了东亚大陆人群迁移的趋势模型。 用人类史学的思维结合文明史学的证据, 解构我们熟悉的故事和历史片段, 用完全不同的视角解读, 思维过程的认知被拓展开。 虽然我的水平无法验证书作者...  

评分

评分

首先,这是一本以人为主角的物候学著作。初次接触“物候学”源于中学时期对于竺可桢的介绍,那个年代对于幼小的我有了将世界万物作为气候、环境变化表象的朦胧映象。虽不清晰,却也实现了生物与自然关系的破冰。而后的“乱入”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在拉策尔的诱导下,这种联系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考究而新颖,厚积而薄发,精彩而集大成——八异其稿、多路踏勘、齿轮模型、社会变迁函数、推导微分方程、揭开迷雾……读完正文接着读“附录”和“后记”便能明了——“试图给出解释的这些题目,是每个中国人类学家心中的终极问题。” 当然,请也别放过“注释”和“参考文献”。 期待作者随后的作品——《人类史:世界的齿轮》、《从神仙到祖先:东亚文化观念的形成》。

评分

作者很有想法

评分

历史地理与族群移动,类似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的写法

评分

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说,“四夷便是中国,中国亦是四夷”。中国的历史,其实是一段人类各个部族在这片土地上的迁徙史、互动史。1. 贸易可能带来战争。 农耕经济和贸易经济并不是天然的好伙伴。这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平衡其实是非常脆弱的。2. 一个历史规律:就是你让谁守门,最终谁就是敌人。你花钱让谁为你解决安全问题,最后谁就是你的安全问题。

评分

张经纬,上海博物馆员,人类学专家,这本书是在人文地理为基础下,对东亚地区的各民族的区域交流和融合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说。这个理论假说配合中国历史展开了论述。其实,对于传统历史学来说,近代以来的历史更多像是历史解释学,而不是传统的政治史,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以传统为研究对象,但是很明显解释是现代的。回到这本书里,虽然这本书叫做四夷居中国,但是主体还是北方民族与汉族地区的交流与冲突,南方民族的问题,更多是证成性质的。何玄曾经提出中国的大陆性和海洋性,强调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对话交流,其实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解释。只是,我们看到农业人口聚集区和流动人口的交流和冲撞,让我们看到了东亚地区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当然,这就如在东亚地区的地理棋盘上,各个民族是如何像棋子一样,不断地更替往复。那么中国仅仅是农业,不包括游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