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意義

漢語的意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童慶生
出品人:
頁數:448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
價格:5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2864
叢書系列:“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漢語
  • 文學研究
  • 語言文字學
  • 童慶生
  • 語言
  • 漢語的意義
  • 比較文學
  • 漢語
  • 意義
  • 語言學
  • 文化
  • 錶達
  • 語義
  • 文字
  • 閱讀
  • 理解
  • 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長期的曆史進程中,對漢語的認識構成瞭西方現代知識的一部分。本書從世界文學的思想譜係齣發,論述瞭語文學和世界文學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主要考察西方漢語觀形成、發展、傳播和擴散的過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尤其重點關注它在西方思想史內部的承續,以及對現代中國語言、文學和思想的影響。通過將西方漢語觀與中國語言文字改革運動聯係在一起,作者發掘瞭現代語言思想和知識話語體係之間的聯係,說明中國語言改革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並不是孤立的、完全本土化的社會實踐,而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現象。漢語成為西方現代學術與現代中國文化之間接觸的紐帶和媒介,這就是“漢語的意義”。

著者簡介

童慶生 倫敦大學英國文學博士、英國科學院-國王學院(倫敦)博士後、哈佛-燕京研究員,曾任香港大學英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和外國語學院雙聘教授,“百人計劃”學科帶頭人,香港大學英文學院榮譽教授。研究領域:英國文學、世界文學,著作、編著(閤編)八種。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語文學、世界文學和人文科學
1. 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
2. 帕斯卡爾·卡薩諾瓦(Pascale Casanova)
3. 佛朗哥·莫瑞蒂(Franco Moretti)
4. “世界文學共和國”與“世界公民”
5. 人文科學和語文學(Philology)
6. 奧爾巴赫:語文學和世界文學
第三章 普世主義的政治:大眾語、“原始語言”和漢語
1. 民族、現代性和羅曼語
2. 白話、大眾語和民族文學
3. 羅曼司傳奇和現代文學
4. 民族語言的標準化:分離還是統一?
5. “原始語言”的迷思
第四章 人造通用語、比較語文學和西方漢語觀的形成
1. 傳教士的發明
2. 完美的理性和不完美的語言
3. 語言烏托邦的迴響:“基本英語”和世界語
4. 漢語形象的轉變
5. “印歐語係”之謎和比較語文學
6. 世界的語文學:帝國主義和神秘主義
第五章 自我東方主義和漢語的命運
1. 傳教士和漢語改革
2. 比較語文學和中國知識分子
3. 自我東方主義:想象和創造
4. 紅色的語文想象:拉丁新文字
第六章 旅行的觀念:重復、誤讀和傳播
1. “剽竊”還是自我建構?
2. “誤讀”和想象:跨文化理解的倫理
3. 漢語觀的美學:一個未結束的故事
4. 作為“事件”的漢語觀
第七章 走嚮共同的文學
1. 奧爾巴赫:“個彆的”和“普遍的”
2. 範式的轉變:白話、小說和世界文學
3. 共同的文學之路
4. “世界”的“文學”
後記
附錄一 威廉·瓊斯,“第三次年會演講”
附錄二 弗裏德裏希·馮·施勒格爾,“論印度語言”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采访︱丁雄飞 您在《汉语的意义》中考察了作为“集体的表述”和“话语体系”的西方汉语观的形成过程。在十七世纪,汉字这种表意文字一度被西方人视为创设人造通用语——“真正的文字”的启发之源,但到十八世纪末,汉字的形象发生翻转,尤其在比较语文学的传统中,“无机的”汉...

評分

沈卫荣先生在《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是完美的》(《文汇学人》,2019年8月23日)一文中,对拙作《汉语的意义》中有关奥尔巴赫《语文学和世界文学》一段雨果引文的翻译和理解提出了批评。文中写道:“童先生将文中最后一句话,即‘对一位想赢得对世界的正确的爱的人来说,它也...  

評分

沈卫荣先生在《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是完美的》(《文汇学人》,2019年8月23日)一文中,对拙作《汉语的意义》中有关奥尔巴赫《语文学和世界文学》一段雨果引文的翻译和理解提出了批评。文中写道:“童先生将文中最后一句话,即‘对一位想赢得对世界的正确的爱的人来说,它也...  

評分

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圣维克多的雨果(Hugo of Saint Victor,1096—1141)是12世纪前半叶欧洲的一位天主教教士,生平不显,以文章名世。他的《知识论》(Didascalicon or On the Study of Reading)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欧洲艺术指南,书中有不少文辞隽永、意味深长的箴言式...  

評分

沈卫荣先生在《把整个世界作为异乡的人是完美的》(《文汇学人》,2019年8月23日)一文中,对拙作《汉语的意义》中有关奥尔巴赫《语文学和世界文学》一段雨果引文的翻译和理解提出了批评。文中写道:“童先生将文中最后一句话,即‘对一位想赢得对世界的正确的爱的人来说,它也...  

用戶評價

评分

真的是和《迴歸語文學》對讀的最佳一本。不過呢,坦白講,這位的文學/當代學術理論學得肯定是足足的;然而具體到漢語研究史,語言學,語文學,文學史方麵,需要補的太多。而且這麼說吧,要想顧及所有這些,一個人應該也不太現實瞭。結果就是,框架立得很有趣,但裏麵的論證,尤其是東西方漢語觀部分,一沒深度,二感覺完全是自己需要什麼就拿來什麼,時間段必須基本把戰後歸零,還要過度發揮,上綱上綫。鬍桑的短評基本就是我的點。

评分

比起野心之作不如說是普及讀本。基本是語言、文字、方言-白話-書麵語(至少)三個不同問題一鍋亂燉;世界語、文字改革等自然可以一起考量,但其背後的思想傳統和與之對話的西方漢語/文想象都是不同的,而作者對philology的理解及其援引的奧爾巴赫(奧和維柯其實都該有更好的解讀)、薩義德——更不用說大段的世界文學cliché——顯然不足以支撐起宏大的主題。更有趣的切入點可能是西方漢字/漢語想象中對語言和文字的混淆(黑格爾基於漢字特徵對漢語詞匯量做齣的錯誤估計即是典型例證),但可惜作者本人也未能厘清個中關係,從把speech譯為“口語”、writing譯為"書麵語"和頻頻說齣“17世紀歐洲對漢語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漢字”這樣的話可見一斑(另外實在受不瞭世界文學那套經常被拿來服務人文學科自我感動的話語

评分

作者對傳教士明顯沒什麼瞭解,硬要涉及。彆的有關世界文學、語文學之類的我也不懂就不評價瞭。全書資料也不太多,更像一本讀書筆記。

评分

精彩

评分

切入視角十分獨特,以奧爾巴赫語文學的方法,沿著薩義德所繼承自奧爾巴赫的路徑來考察西方漢語觀,勾勒瞭語言背後思想史發展的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