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最好的飲食作家,她的書寫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食物的理解。
啃兔子腦殼、生吃猴腦,在中國,動物可沒有寵物區和食用區之分;
魚香茄子、擔擔麵、回鍋肉,過去在中國人眼裡,沙拉等生食是野蠻人才會想吃。
從四川到揚州,一段中國料理與英國女子的相遇,激盪出東西方飲食文化的深刻火花……
「我十一歲就想當廚師,但教育讓我遠離了食物,直到在千里之外的中國,我才能做我想做的事。」
牛津長大、劍橋大學畢業,在「良好英國教養」下成長的扶霞,工作兩年後終於獲得一個追求「真愛」的機會──到中國探索美食。
她在一九九四年以研究邊疆民族的名義申請到中國四川留學,但事實上,她幾乎沒有管過她的課業,反倒開始一場中國菜的探險之旅。
她走入當地小館的廚房,在市場裡與攤販打交道,試圖和麵攤老闆混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中國飲食的奧祕。在扶霞眼裡,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氣質。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的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總是帶著一絲甜甜的體貼;湘菜直接又毫無妥協餘地,就跟那裡培養出來的軍隊領
袖一樣;揚州菜則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溫暖而撫慰人心。
身為一個「堅強的」美食愛好者,為了理解與體會,打從一開始她就發誓不論人家請她吃什麼,不管那食物有多麼古怪,她一律來者不拒。從親眼見到雞鴨被屠宰時的驚恐,到對千變萬化刀工的嘆服,在這段迷人的旅途中,扶霞當過川菜廚師學徒,也曾試圖說服中國人「西餐」既不單調也不簡單,結果卻令人啼笑皆非;她還品嘗過各種珍禽異獸,包括狗肉、果子狸、蠍子、兔腦殼。但一個西方人究竟可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國的飲食習慣?當扶霞回到英國老家的廚房時,她看著一隻鮮嫩的淺綠色毛毛蟲,猶豫著該不該把牠吃下去……
這一段段回憶,也帶領我們看到九〇年代以來的中國城市鄉村樣貌。從四川熱鬧的市場到甘肅北部荒僻的風景,從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揚州古城。飲食習慣與各地社會結構同時都在改變。
本書呈現了中式料理讓人難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地描繪出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兼具人文觀察與幽默趣味。這是對世上最令人目眩神迷的烹飪文化,最道地的記述。
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
在牛津長大,於劍橋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其後於倫敦亞非學院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獲得中國研究碩士學位。一九九四年,扶霞在獲得了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補助後,前往中國四川大學就讀一年;其後又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接受了三個月的專業廚師訓練。
扶霞著有五本暢銷書,分別是《四川烹飪》(在美國以《天府之國》書名出版)、《湘菜譜》、《魚翅與花椒》、《一粒米》、《魚米之鄉》。
她在BBC中文頻道首度與中國當地電台合作時,擔任與成都電台合作的「吃東吃西」電台節目共同製作人,這是一系列以飲食為主題的雙語節目。她的文章曾刊登於各大報章雜誌,包括《金融時報》《紐約客》《美食家》《四川烹飪》雜誌等。她的作品也先後贏得了許多獎項。二○一○年,湖南省政府特別頒獎以肯定扶霞對湖南料理國際化的貢獻。
扶霞在最近十年裡,長期從事演講與烹飪示範工作,有時是獨立進行,有時則是和中國廚師合作,足跡踏遍了巴塞隆納、雪梨、紐約、加州、杜林、北京、上海與成都。她還曾擔任過中國烹飪旅行團的領隊。扶霞目前是倫敦「水月巴山餐飲集團」的顧問,負責對這家川菜館的菜單提出建議,同時指導或協助員工訓練,以及接待媒體的採訪。
一、在同学群里看到的四川人吐血推荐,好几个同学表示读过且好看,每一个评论都带着香味的感叹号,让我不得不被种草。读的英文原版,很抱歉这本书真的没读进去。 二、我试图跳出每字每句寻找整本书的线索——一本有线索的书能让读者在看的时候有一个进度条,知道你之前说什么,...
评分 评分早先喝过国外的一款精酿啤酒,风味特色的噱头是“四川花椒”,将信将疑地饮下,却只是有些唇舌跃动的轻微酥麻,与真实吃到乃至咬破花椒的感觉,相差巨大。 “外国人不行”,常常就这么轻易地脱口而出,浓油赤酱的上海菜都嫌重口,鲜香爽辣的川菜他们能接受?扶霞,一位英国女士...
评分第一次知道扶霞是在Netflix的纪录片ugly delicious。第七集,来中国拍摄的亚裔主厨被扶霞邀请,吃一顿传统中国菜,筋腱奇怪的口感让他直接吐了出来,扶霞相当淡定地解释中国人对于食感的重视,菜肴的食材,做法。我自然地产生疑问——这么内行的老外是谁? 简单查了资料,很快...
评分当时在《开卷八分钟》听道长介绍这本书就非常有兴趣,外国怎么写中国的吃呢?如今读完,《开卷》已经停播,道长的网络新节目《一千零一夜》已经开播将近三个月了,令人感慨啊! 其实这本就是一本以中国饮食烹饪为切入点的非虛构书写作品。当知道这本书时还在想,外国人谈中国美...
<鱼翅与花椒>真是中国菜(甚至是中国文化)入门宝典。品尝中餐(like鲍鱼)or中国文化,的确像是“轻咬情人变硬的nipples”,且“只有技巧高明的情人才能充分体会”。
评分先看了简体版,好奇台版是怎么样的也买来对比着看,仅从个人观感而言,简体版优胜太多,幽默感 、直达其意、恰到好处的修辞都表达得很好,还有一点就是简体版译者是四川人,她用自身独有的语境去翻译川菜文化,有那个味道在。台版过于平铺直述,少了好多感情加持,而且有些语句也相对啰嗦一些,就阅读体验来说,如果一开始读的是台版,这不会是会让我喜欢的书。(当然没有对比过原版来看,只是两个中文翻译的对比)
评分<鱼翅与花椒>真是中国菜(甚至是中国文化)入门宝典。品尝中餐(like鲍鱼)or中国文化,的确像是“轻咬情人变硬的nipples”,且“只有技巧高明的情人才能充分体会”。
评分那时候的成都
评分那句“爱吃脏东西的广东人”让我直接打1星。有负数分吗?!字里行间对粤菜的偏见,我们都快成茹毛饮血的野人了!后面看不下去了!浪费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