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班

讨论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品人:
页数:540
译者:王志宏
出版时间:2018-5
价格:13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59876
丛书系列:海德格尔文集
图书标签:
  • 哲学
  • 海德格尔
  • 赫拉克利特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西方哲学
  • 海德格尔文集
  • 文集第15卷
  • 德国
  • 讨论班
  • 数学
  • 学术
  • 讲座
  • 教育
  • 研讨
  • 学习
  • 课程
  • 思维
  • 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海德格尔全集》第15卷,是《全集》第一部分(生前出版著作)中一卷以“讨论班”(Seminare)命名的,其独特之处在于讨论班参与者对文本作出的贡献。在众多的参与者之中,欧根•芬克凭借其对赫拉克利特的阐释而获得了突出的位置。读者在这里的对话中遇到的海德格尔是作为谈话主持者和参与者的海德格尔,作为在“事情之权威(Autorität der Sache)”中的教授者与先行-学习者的海德格尔。这些记录常常从参与者每次的讨论中获得其固有的生命力,这就是将讨论班与讲座课以及公开出版的写作区分开来的另一个文本特点。

全书主要收录了三个讨论班的材料:1、海德格尔与欧根•芬克共同主持的1966/1967年冬季学期讨论班《赫拉克利特》记录,这个记录稿最初由让•波弗勒(Jean Beaufret)译成法文出版;2、海德格尔与法国友人共同主持的《四个讨论班》(1966-1973年),首先也以法文版出版的;3、《苏黎世讨论班》,是作者在苏黎世大学做完报告之后的一次谈话的报道(1951年11月6日)。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王志宏,1973年生,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事实性与时间》(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悦学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发表论文30余篇。曾翻译译著《存在的政治》(与人合译)《时间的政治》《现代性的困境》《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以上商务印书馆)《恐怖时代的哲学》(华夏出版社)等。

译者石磊,云南昆明人,1991年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博士生,目前在读。发表有:“现象学中的移情”(载于《哲学分析》),“论居住”(译文,载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目录信息

马丁·海德格尔-欧根·芬克:赫拉克利特
第一次:[讨论班的]推进方式。——从残篇64开始(相关残篇:41,1,50,47)。
第二次:解释学的循环。——[一]与:[一切]之间的关系(相关残篇:1,7,80,10,29,30,41,53,90,100,102,108,144)。
第三次:[一切一整体][一切一存在者]。——对于残篇7的不同解释(相关残篇67)。——[一切爬行者](残篇11)。——季节的到时特征(残篇100)。
第四次:”[太阳],Ft光黑夜][界限]。(相关残篇:94,120,99,3,6,57,106,123)。
第五次:一种思辨解释的难题。:永远的活火]和时间?(残篇30)。
第六次:[火]和[一切](相关残篇:30,124,66,76,31)。
第七次:阐释者的差异:存在的真理(残篇16)或者宇宙学的视角(残篇64)。——赫拉克利特和思想之实事。——尚未形而上学和不再形而上学。——黑格尔与古希腊的关系。——丌up6sTp。1Ta,[火的转变]和破晓(相关残篇:31,76)。
第八次:生与死的交错(相关残篇:76,36,77)。——凡人和诸神的关系(相关残篇:62,67,88)。
第九次:不死者:终有一死者(残篇62)。[唯一智慧](相关残篇:32,90)。
第十次:诸神和凡人之间的持久敞开性(残篇62)。黑格尔的“思辨”。——黑格尔和赫拉克利特的关系。——生一死(相关残篇:88,62)。
第十一次:黑格尔的“逻辑”。——“意识”和“此在”。——人之本质在光明和黑夜之间的位置(相关残篇:26,10)。
第十二次:睡与梦。——[点燃、触动]的模棱两可(相关残篇:26,99,55)。
第十三次:死亡关联,等待-希望(相关残篇:27,28)。——各种“对立”及其“转变”(相关残篇:111,126,8,48,51)。——结尾的问题:希腊人之为挑战。
编者后记(弗里德里希一威廉姆·冯·海尔曼)
译后记(王志宏)
四个讨论班
1966年勒·托尔讨论班
1968年勒·托尔讨论班
1969年勒·托尔讨论班
1973年策林根讨论班
补遗
思想的来源
巴门尼德·[浑圆的、不跳动的真理之心脏]
德译者后记(1977年)
附录
苏黎世讨论班
1951年11月6日的谈话
本卷编者后记(库尔特·奥赫瓦特)
译后记(石磊)
中文版校者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火是允许时间的时间本身

评分

芬克在对赫拉克利特的解读中突入了此在之晦暗基础,但被海德格尔的澄明及时拯救/中断,这还是一场未完的对话。

评分

发散思维大师,粉丝们速来膜拜

评分

发散思维大师,粉丝们速来膜拜

评分

发散思维大师,粉丝们速来膜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