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教育 日本 日本史 陆一 社会学 教育学 *三联@北京* 目的地
发表于2025-02-23
教养与文明(增补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开始了其脱亚入欧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民族国家现代化的精神与思想基础,从吉田松阴开始的日本现代教育,其理念与实践,也已经积累了一个多世纪的或成功或挫败的经验。本书是对百多年来日本现代通识教育——日本名之为“教养教育”——的梳理与分析,一方面可供我们一窥日本现代化道路之深层思想根源;另一方面也可为我们正在实践的大学通识教育提供借鉴。
……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换言之,即须一反目前重视专科之倾向,方足以语于新民之效。……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大学教育之一大通病……
——梅贻琦
陆一,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社会学硕士,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通识中心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大学通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日本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均有深入的考察。曾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有关通识教育的论文数十篇。
对社会现实和政策的概述,缺少深入专门的分析
评分1. 自我认知与定位,自我目标及与知识社 会的关系的了解。 2. 这是感触最大的: 多从中国渊博、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个人的独属中国的底色,为推行通识教育奠定基础。
评分好些年前读过一次,现在再来读就会觉得材料比较单一了,而且不是很丰满,更多的都停留在政策概述层面,没能活现为制度下活生生的人。而事实上,据我有限的接触,教养教育背后的矛盾是很多的。总的说来,我们关于日本的理解还是很不够。
评分22)书如其名,这本日本通识教育小史很好地完成了题目赋予的任务。只是作者个别地方流露出的对本土经典的崇拜需要警惕。尤其是当本书是作为甘阳主编的“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丛书中的一本,就更应该警惕这种倾向。如果我们对本土经典的重视,是要走“新儒家”所提倡的方向,那么还不如全盘西化。鉴于此书豆瓣评分过高,特意减一颗星。
评分虽然书的内容和我想象的有点出入,但是作者文笔畅达,言简意赅,读起来很舒服。了解一下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对目前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通过翔实的资料,深入分析日本的通识教育对日本的现代化贡献,日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近,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一直受打压,经过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的奋斗,中国人站起来了,如今中国的大学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面对社会上对大...
评分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评百家之言,可称贤人也。自古写史者可称一。此著乃作者于留东洋之际写东洋。 关乎教育。既通古今又鉴他国,读之大有裨益。有此书,吾辈可鉴中国之教改也。
评分 评分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评百家之言,可称贤人也。自古写史者可称一。此著乃作者于留东洋之际写东洋。 关乎教育。既通古今又鉴他国,读之大有裨益。有此书,吾辈可鉴中国之教改也。
评分读了《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才知道,日本教育也遇到过我国教育正在面临的问题:意识形态教化、通识教育的泛化、扩招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取舍、教育中的功利主义。从吉田松阴开始,日本在现代化教育领域的研究已逾百年,对于高等教育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或...
教养与文明(增补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