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线留下的每一个痕迹,无论是一次点击还是一次停留所产生的数据,都让我们的行为、习惯被更深刻理解。小到个体、大到公司,每一个层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本书的作者库克里克在书中详细解读了当下这个被解构的社会并将之总结为“三大革命”。任何想要了解数字化或是正在从事和数据有关工作的人都不可错过这本书。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会引发社会的变革,当数字化不断蔓延至社会各个层面的时候,我们的制度包括法律、科学及科学方法、我们当前的政治制度等,它们是否还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本书将引导我们思考这些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
数据对每个公司的意义无须赘述,很多大公司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掌握着大量的重要数据,数据已经变成很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本书将帮助关注数据的公司更深刻地理解数据和数据为这个社会带来的改变。
克里斯托夫·库克里克 (Christoph Kucklick) 博士是德国知名社会学家,著名记者,通俗专业书作家。2006年在柏林洪堡大学获博士学位。自2014年7月1日起担任德国大型杂志《GEO》的主编。2003年获得“萨·米特奖”, 2014年获“德国朋克特记者奖”。
四年前,我进入一家创投机构做投资经理,开始以商业故事的形式接触“大数据”、“物联网”、“人脸识别”、“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机器人”等时髦词汇。 创业者为了融资,争相向我们鼓吹各自公司设想的数字化产品会如何切入社会的肌理,如何改变人类命运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四年前与一位原来就职于腾讯的朋友聊天,第一次认识“大数据”这个词——而现在“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数据”杀熟、微信根据用户喜好推送个性化广告、立法机构也于去年相继出台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读这本书正当时,不过准确的说,已经有些晚...
有点凑合。。。 书中观点值得仔细思考,价值判断标准正在指标化,一旦完全指标化,那由电脑来做裁判的日子就来临了。 我们不怕改变,机器不能思考、移情,都是暂时的;但是机器始终害怕随即变化,这是人类的一大特点。 而我更担心的是这个过程的纠结,你说一个还了两条假腿的人是智人还是机器人,那换了脑袋呢?如果换脑袋太残酷,那换脑部外壳呢?这个过程,非常残酷,非常残酷。
评分让自己更难以预测,就可以尽量摆脱算法预判了,解决方案不会这么幼稚的:能对抗算法的永远都只可能是另外一个算法。
评分人工智能、大数据给未来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很多书都讲过了,没觉得有讲出新意。
评分不错的科普小书。当代技术对个人信息越加密集的收割,打造了越来越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意味着对平等价值观的冲击。同时,信息爆炸增长,也给现存的制度框架带来极大压力。另外吐个小槽,或许是因为定位在大众书,中译本竟然没有录入原书的参考文献。。。
评分个体的人拥有不平等,被操控的风险。作为集团的组织人、机结合威力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