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劳工研究 女工 女性 吕途 性别研究 当代中国 访谈
发表于2025-02-02
中国新工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途通过深入访谈,记录了34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生命故事,她们是中国女工,从五〇后到九〇后。这些故事延伸出了两个历史:一个是时代变迁的历史,一个是个人的生命历程。当代中国的巨变深刻地塑造着每一个人,而不同年龄段女工的成长经历、谋生历程,也从不为人知的角落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作为女性,她们的恋爱、婚姻和生育是女工故事的重要内容,她们承受着比男性劳动者更为沉重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偏见;作为劳动者,她们生活得如何,是否能获得解放和新生,也是衡量社会变革的尺度。女工个体的生命经验固然会显得单薄甚至无助,而当每一位劳动者的经历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女工群体坚韧的精神面貌。
本书是“中国新工人”三部曲的第三部。新工人的故事其实是写不完的,他们还走在各自生命的旅途上,继续创造着历史。
吕途 1968年生于吉林长春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2008年开始就职于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谁搬迁了?——自愿性移民扶贫项目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编著有《打工者参与式行动研究》(合编)。
原本想在书中找些资料,意外收获了很多故事。文字极质朴。
评分以学术角度而言很难评价的一本书。吕途很清楚这本书在传统研究范式中可能面临的攻讦和尴尬,也近乎赤诚地袒露了这一点。这种赤诚甚至让人有点不好意思再多做批评。而这本书的优点,书末则借助几位参与过工人权益保护的学者/社会工作者之口道明,“赋权工人,呈现历史”,后者不可否认,前者则先验地剥夺了久坐书斋的学者的批评话语权,略显霸道。故事写得不够好,但以对议题的持续关注而言,仍然值得鼓励,所以还是加一星!
评分“你写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一本文学性强的书,也不是社会学的专著,从几十个不同年龄层的女工访谈中,可以窥见中国的一面。
评分庸俗经验主义的报告文学。对于下层普通劳动者仅仅呈现是不够的,如果对于听到的故事和自己的介入没有反思,写出来就容易沦为猎奇故事和呼唤明君,被资本和权力利用,成为不自觉的帮凶。不过,作者其实未必不自觉,而是自觉地充当资本主义救火队员和观世音菩萨的角色,她对集体反抗的排斥和对个人进步的推崇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评分质朴到近乎粗粝的语言,却没法不动容。50,60后女工命运里有历史的荒诞,70,80后有彷徨与抗争,90后有反叛与独立的诉求,有人带着一种生而为女性我很抱歉的性别负罪感,也有人试图用劳动与男性中心话语抗争。在社会这座巨轮上,我们与她们同样是乘客,这些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强韧底层中的强韧者,为她们发声亦是为我们自己发声。
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女工们的,也是今日世界劳动者、生产者、供养者与服务者的故事。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
评分今年1月份读完,一直拖到3月份找到本书作者吕途老师做了采访,她在外地,我们隔着手机屏幕聊了整整两小时。 很多能放在台面上说的问题我都问了,最后选择了一些放在稿件里。这里是稿件链接(http://www.china.org.cn/china/2018-03/06/content_50665186.htm)。 当初找吕老师...
评分 评分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女工们的,也是今日世界劳动者、生产者、供养者与服务者的故事。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
中国新工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