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工人

中国新工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吕途
出品人:
页数:3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1-1
价格:5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92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劳工研究
  • 女工
  • 女性
  • 吕途
  • 性别研究
  • 当代中国
  • 访谈
  • 中国新工人
  • 工人阶级
  • 社会变迁
  • 城市化
  • 劳动权益
  • 农民工
  • 社会学
  • 当代中国
  • 底层叙事
  • 工业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吕途通过深入访谈,记录了34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生命故事,她们是中国女工,从五〇后到九〇后。这些故事延伸出了两个历史:一个是时代变迁的历史,一个是个人的生命历程。当代中国的巨变深刻地塑造着每一个人,而不同年龄段女工的成长经历、谋生历程,也从不为人知的角落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作为女性,她们的恋爱、婚姻和生育是女工故事的重要内容,她们承受着比男性劳动者更为沉重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偏见;作为劳动者,她们生活得如何,是否能获得解放和新生,也是衡量社会变革的尺度。女工个体的生命经验固然会显得单薄甚至无助,而当每一位劳动者的经历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女工群体坚韧的精神面貌。

本书是“中国新工人”三部曲的第三部。新工人的故事其实是写不完的,他们还走在各自生命的旅途上,继续创造着历史。

作者简介

吕途 1968年生于吉林长春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2008年开始就职于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谁搬迁了?——自愿性移民扶贫项目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编著有《打工者参与式行动研究》(合编)。

目录信息

序 女工故事与主体之名(戴锦华)
前言
1951年出生的三婶:朴实善良与认命
1955年出生的薛姐:国体与法治
1957年出生的三姐:当医生不再是一份事业的时候
1962年出生的苏姐:国家与个人
1968年出生的菊兰: 十八年的工资单
1968年出生的阿慧:人生的一场场苦恋
1970年出生的赵姐:简单 平淡
1971年出生的阿英:一条项链一个月的工资
1971年出生的阿龙:因为我们是正确的
1972年出生的丽英:这一辈子做了这一件重要的事情
1974年出生的辉兰:被宠爱的妻子
1975年出生的正先:房子和孩子
1976年出生的老赵:二十年
附:给孩子们的一封信(老赵)
1976年出生的晨玉:自由与安全
1978年出生的如玉:生不出儿子怎么办?
1978年出生的艳霞:离婚的代价
1979年出生的阿芬:美丽的烦恼
1981年出生的阿坚:祸福相倚
1981年出生的彩云:只有傻子才能够为大家做点事
附:周记两篇(彩云)
1985年出生的段玉:共同成长
1985年出生的光霞:两个人创造一个家
1986年出生的凤霞:说不清的性与爱
1986年出生的小桃:被驯服容易不容易
1986年出生的园园:“平等”的代价
附:小诗两首(园园)
1986年出生的佳俊:向着阳光生长
1987年出生的玉雯:糊里糊涂到现在
1987年出生的晓梦:病因
附:我眼中的世界(晓梦)
1987年出生的小贝:选择一个人生活的可爱姑娘
1987年出生的晓春:最大的痛苦是自责
1988年出生的敏艳:快乐新娘
1988年出生的珠珠:奇女子在人间
附:控制不住(珠珠)
1990年出生的晓灵:反叛、依赖与追寻
1993年出生的王琪:拎着行李就出发
附一:一个手机背后的女工故事(视频)
附二:一篇日记:记得(王琪)
1994年出生的俊杰:待嫁
后记:对话的开始
附录:
吕途的故事:我的四辈子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女工们的,也是今日世界劳动者、生产者、供养者与服务者的故事。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

评分

此书的立意还不错,但是他的做法就有点像给慰安妇做件档案,在历年当中发生了什么是他关注的主要的事情。 它并不是问题主导的,所以都整个叙述一篇一篇的,简单而又没有核心的信息。 最大的感受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个人的天花板会往下一代传递。教育和意识形态受限是主要因...  

评分

评分

女工的命运正如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一样,平凡,平淡。 访谈中的这几十女工有相似点,年少辍学,家境差,重男轻女,十来岁都进城市打工,然后相亲恋爱嫁人必须要生儿子,大部分将孩子留在农村。他们在工厂拿着“血汗钱”,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利都胆战心惊。 不同点是各自秉性...  

评分

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女工们的,也是今日世界劳动者、生产者、供养者与服务者的故事。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

用户评价

评分

其中两颗星打给访谈对象:可爱可敬的女工。至于书:首先对女工的访谈很接地气,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也的确让我确证了原先的一些猜测,但可能是我太习惯学术作品了,很难接纳这种介于文学和社会学之间模棱两可的写法,作者发展社会学博士出身,在几个工厂里相当于也是做了田野调查,但访谈和前言后记当中丝毫没半点理论探讨,我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能理解是希望女工也能读懂自己的传记,但学术借鉴价值也就真的相当有限吧。其次访谈对象的选择并和访谈主题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而且大多数文字只是在平铺直叙讲故事没有特别突出主题,甚至灌输了很多自己在交流过程当中的想法在其中(显得不太客观),所以作为非虚构写作而言也并不出色。对于从业者如何叙事以及处理同研究对象、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倒是有些启示,让我再多想想吧。

评分

好选题,糟写作。

评分

庸俗经验主义的报告文学。对于下层普通劳动者仅仅呈现是不够的,如果对于听到的故事和自己的介入没有反思,写出来就容易沦为猎奇故事和呼唤明君,被资本和权力利用,成为不自觉的帮凶。不过,作者其实未必不自觉,而是自觉地充当资本主义救火队员和观世音菩萨的角色,她对集体反抗的排斥和对个人进步的推崇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评分

作为非虚构,这个写作真的太一般了,甚至有点差。胜在题材。

评分

质朴到近乎粗粝的语言,却没法不动容。50,60后女工命运里有历史的荒诞,70,80后有彷徨与抗争,90后有反叛与独立的诉求,有人带着一种生而为女性我很抱歉的性别负罪感,也有人试图用劳动与男性中心话语抗争。在社会这座巨轮上,我们与她们同样是乘客,这些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强韧底层中的强韧者,为她们发声亦是为我们自己发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