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途通过深入访谈,记录了34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生命故事,她们是中国女工,从五〇后到九〇后。这些故事延伸出了两个历史:一个是时代变迁的历史,一个是个人的生命历程。当代中国的巨变深刻地塑造着每一个人,而不同年龄段女工的成长经历、谋生历程,也从不为人知的角落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作为女性,她们的恋爱、婚姻和生育是女工故事的重要内容,她们承受着比男性劳动者更为沉重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偏见;作为劳动者,她们生活得如何,是否能获得解放和新生,也是衡量社会变革的尺度。女工个体的生命经验固然会显得单薄甚至无助,而当每一位劳动者的经历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女工群体坚韧的精神面貌。
本书是“中国新工人”三部曲的第三部。新工人的故事其实是写不完的,他们还走在各自生命的旅途上,继续创造着历史。
吕途 1968年生于吉林长春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2008年开始就职于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谁搬迁了?——自愿性移民扶贫项目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编著有《打工者参与式行动研究》(合编)。
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女工们的,也是今日世界劳动者、生产者、供养者与服务者的故事。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因为她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是强韧底层中的强韧者。”——戴锦华 作为一个左翼男性,我其实一直在探寻如何真正去理解女性在今天社会上的...
作为非虚构,这个写作真的太一般了,甚至有点差。胜在题材。
评分好选题,糟写作。
评分时代呼唤严肃,金字塔底层群体失语于主流媒体视域成为规模最为庞大的“边缘”群体,but they are actually the 99%-the laborers/poor/oppressed.而女工群体更背负了双重社会历史债务:社会阶层分化和性别议题。父权、晚期资本社会、消费主义三座大山将她们围困剥削,个体的权利和尊严如何伸张和保证?其中一个受访流动女工说,社会政治经济气候的变迁,技术的革新没有给这一群体的生活带来太多影响和变化,真不知该做何感想。被漠视太久了。吕途是真有勇气和calling,放着好端端的外交官夫人不做……
评分女工的故事,很平淡,也很真实。34个案例,40年跨度,读完大致有几个感受:1.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2.结构性原因带来的人生困局,不是个人的努力或呐喊就可以扭转的;3.贫穷和教育受限会一代代传递,尽管没有人想这样;4.结合底层人民近年的遭际,再回看这本书,尤其感慨:人人并非生而平等,枷锁和利爪无处不在,不能轻易将其归因于个人或政策。5.做女人真难,尤其当遇见那些自以为正确的渣男。
评分人生之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