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途通过深入访谈,记录了34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生命故事,她们是中国女工,从五〇后到九〇后。这些故事延伸出了两个历史:一个是时代变迁的历史,一个是个人的生命历程。当代中国的巨变深刻地塑造着每一个人,而不同年龄段女工的成长经历、谋生历程,也从不为人知的角落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作为女性,她们的恋爱、婚姻和生育是女工故事的重要内容,她们承受着比男性劳动者更为沉重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偏见;作为劳动者,她们生活得如何,是否能获得解放和新生,也是衡量社会变革的尺度。女工个体的生命经验固然会显得单薄甚至无助,而当每一位劳动者的经历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女工群体坚韧的精神面貌。
本书是“中国新工人”三部曲的第三部。新工人的故事其实是写不完的,他们还走在各自生命的旅途上,继续创造着历史。
吕途 1968年生于吉林长春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2008年开始就职于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谁搬迁了?——自愿性移民扶贫项目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编著有《打工者参与式行动研究》(合编)。
这是一册女工的故事。称“故事”,毋宁称生命、遭遇或境况,女工们的生命遭遇与现实境况。女工们的,也是今日世界劳动者、生产者、供养者与服务者的故事。无须添加性别为定语,她们的故事记述并展示了今日世界多数人——在主流媒体上状若无声的多数人的生命境况;必须添加性别...
评分此书的立意还不错,但是他的做法就有点像给慰安妇做件档案,在历年当中发生了什么是他关注的主要的事情。 它并不是问题主导的,所以都整个叙述一篇一篇的,简单而又没有核心的信息。 最大的感受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个人的天花板会往下一代传递。教育和意识形态受限是主要因...
评分女工的命运正如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一样,平凡,平淡。 访谈中的这几十女工有相似点,年少辍学,家境差,重男轻女,十来岁都进城市打工,然后相亲恋爱嫁人必须要生儿子,大部分将孩子留在农村。他们在工厂拿着“血汗钱”,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利都胆战心惊。 不同点是各自秉性...
评分女工的命运正如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一样,平凡,平淡。 访谈中的这几十女工有相似点,年少辍学,家境差,重男轻女,十来岁都进城市打工,然后相亲恋爱嫁人必须要生儿子,大部分将孩子留在农村。他们在工厂拿着“血汗钱”,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利都胆战心惊。 不同点是各自秉性...
书的后记里对其优缺点的分析远比我作为一个初读者要全面和深刻,所以不再赘述了。很感慨的一点是即便故事缺乏文学性和代表性,依然能看到女工身上太多人性的闪光。
评分好选题,糟写作。
评分有几个故事非常感动,即便是很简单的文字,也直击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写到广州大学城环卫工维权故事背后的个人生活,她们拥有朴实的勇气和坚强。
评分“你写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一本文学性强的书,也不是社会学的专著,从几十个不同年龄层的女工访谈中,可以窥见中国的一面。
评分最初几篇更吸引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