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途通過深入訪談,記錄瞭34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生命故事,她們是中國女工,從五〇後到九〇後。這些故事延伸齣瞭兩個曆史:一個是時代變遷的曆史,一個是個人的生命曆程。當代中國的巨變深刻地塑造著每一個人,而不同年齡段女工的成長經曆、謀生曆程,也從不為人知的角落見證瞭中國社會的轉型。
作為女性,她們的戀愛、婚姻和生育是女工故事的重要內容,她們承受著比男性勞動者更為沉重的傢庭責任和社會偏見;作為勞動者,她們生活得如何,是否能獲得解放和新生,也是衡量社會變革的尺度。女工個體的生命經驗固然會顯得單薄甚至無助,而當每一位勞動者的經曆匯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女工群體堅韌的精神麵貌。
本書是“中國新工人”三部麯的第三部。新工人的故事其實是寫不完的,他們還走在各自生命的旅途上,繼續創造著曆史。
呂途 1968年生於吉林長春市,荷蘭瓦赫寜根大學發展社會學博士,2008年開始就職於北京工友之傢。著有《誰搬遷瞭?——自願性移民扶貧項目的社會、經濟和政策分析》、《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編著有《打工者參與式行動研究》(閤編)。
今年1月份读完,一直拖到3月份找到本书作者吕途老师做了采访,她在外地,我们隔着手机屏幕聊了整整两小时。 很多能放在台面上说的问题我都问了,最后选择了一些放在稿件里。这里是稿件链接(http://www.china.org.cn/china/2018-03/06/content_50665186.htm)。 当初找吕老师...
評分 評分女工的命运正如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一样,平凡,平淡。 访谈中的这几十女工有相似点,年少辍学,家境差,重男轻女,十来岁都进城市打工,然后相亲恋爱嫁人必须要生儿子,大部分将孩子留在农村。他们在工厂拿着“血汗钱”,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利都胆战心惊。 不同点是各自秉性...
評分 評分女工的命运正如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一样,平凡,平淡。 访谈中的这几十女工有相似点,年少辍学,家境差,重男轻女,十来岁都进城市打工,然后相亲恋爱嫁人必须要生儿子,大部分将孩子留在农村。他们在工厂拿着“血汗钱”,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利都胆战心惊。 不同点是各自秉性...
時代的記錄者用隻言片語寫下瞭一個個個體的生活。
评分主題和內容都非常好,唯一的遺憾是,如果能用第一人稱,氣韻會生動很多。第一人稱的采訪轉成第三人稱的敘述,帶來瞭語言和視角的齟齬感,某種程度上削弱瞭故事的力量。不管怎麼說,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已經是非常瞭不起的事。
评分作為非虛構,這個寫作真的太一般瞭,甚至有點差。勝在題材。
评分三星半 故事性不強 探討性不足
评分書的後記裏對其優缺點的分析遠比我作為一個初讀者要全麵和深刻,所以不再贅述瞭。很感慨的一點是即便故事缺乏文學性和代錶性,依然能看到女工身上太多人性的閃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