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路漫漫

鄉路漫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王先明
出品人:
頁數:797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0
價格:16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0111447
叢書系列:東方曆史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中國近代史
  • 社會學
  • 鄉村社會
  • 王先明
  • 鄉村
  • 近代
  • 曆史
  • 鄉土
  • 成長
  • 親情
  • 迴憶
  • 鄉村
  • 變遷
  • 人性
  • 命運
  • 歲月
  • 遠方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側重於製度變遷與鄉村社會結構性變遷的相關性研究。既著眼於曆史變遷的縱嚮展開,力求從整體上把握20世紀前期製度性變遷所引緻的鄉村社會演變的基本軌跡和發展脈絡,又著力於區域角度的橫嚮展開,以揭示不同社會、文化要素在鄉村變遷中的作用與意義。同時在相對比較的意義上力求透過社會、經濟、文化的地域差異揭示隱含其後的共趨性和普遍性特徵,並通過區域演進的不平衡性呈現整體曆史進程的同質性意義。

著者簡介

王先明,男,1957年生,山西省屯留縣人。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嚮為中國近代社會史、文化史。在國傢權威曆史學雜誌《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曆史》上發錶論文數十篇,齣版學術著作多部。主持並完成國傢和省級研究項目5項,現主持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奬勵”資助項目“20世紀前期中國鄉村社會變遷研究”,國傢社科基金項目“鄉紳與鄉村社會結構變遷1901年至1937年的中國鄉村”、教育部中國社會史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500年中國社會結構的變異”等課題。獲人事部、國傢教委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奬章”, 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奬”;多次獲省部級教學、科研奬。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傢,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義和團研究會理事,山西省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論》、《近代“新學”傳統中學的嬗變與重構》、《昨天中英鴉片戰爭紀實》、《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曆史命運》、《中國:1911》、《鄉土中國晉中大院》、《鄉村社會文化、權力結構的曆史演變》、《中國近代社會史》、《中國近代社會史綱》、《中國近代社會辭典》、《中國曆史》《晚清民國捲》、《馬剋思主義與社會史學》等。主要論文有:《晚清士紳基層社會地位的曆史變動》、《再談馬剋思、恩格斯與社會史研究》、《評馬敏著〈官商之間〉》、《近代紳士階層的社會流動》、《淺論馬剋思主義與社會史研究》、《馬剋思的社會史研究與唯物史觀的形成》、《清代社會結構中紳士階層的地位與角色》、《清代的禁教與防夷》、《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理論思考》、《中國近代鄉村史研究及展望》、《近代新學的民族定位》、《社會史理論研究的迴顧與展望》、《論史著錶述的時代變革》等。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辛亥前後的鄉村社會變動
一 士紳與晚清“民變”:紳民衝突的曆史趨嚮與時代成因
二 辛亥革命與兩湖鄉村公産
三 從風潮到傳統:辛亥革命與“革命”話語的時代性轉摺
第二章 鄉製更易與鄉村社會變遷
一 從自治到保甲:鄉製重構中的迴歸
二 縣政與村治之間:國民政府時期區級組織的演變
三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晉綏邊區的土地關係與社會結構變動
第三章 新學教育與鄉村社會變遷
一 私塾與學堂: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曆史闕失
二 晉省鄉村新學教育變革與調適
三 私立鄉村建設學院與民國鄉建運動
第四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社會變遷
一 近代中國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的展開
二 近代鐵路與鄉村社會結構變動
三 近代鐵路與鄉村社會流動的新特徵
四 從“對立”到“協同”:20世紀前期城鄉關係論爭的啓示
第五章 近代閤作運動與鄉村社會變遷
一 農村閤作運動與小農經濟變遷
二 20世紀前期農村閤作醫療的曆史變遷
三 傳統互助閤作形式的改造問題

第六章 鄉村社會結構與社會分層變動
一 20世紀前期山西的鄉村雇工
二 華北鄉村富農階層的社會流動
三 華北“不在地主”與鄉村社會
第七章 鄉村權力結構的變遷
一 從士紳到權紳的曆史演變
二 財富、文化、社會關係與聲望的聚閤體:華北的村莊領袖
三 鄉村權力的博弈與權威的重建
四 抗戰時期晉西北根據地鄉村權力結構的變遷
第八章 1930年代的“農業恐慌”與鄉村危機
一 現代化的壓力與鄉村危機
二 從《東方雜誌》看鄉村危機的社會關懷
三 “農業恐慌”:立足於曆史成因與時代特徵的考察
四 城鄉背離化進程中的鄉村危機
五 鄉村社會衝突的演變及其對策
第九章 救治鄉村:思想理論與曆史實踐
一 “以農立國”論的形成
二 知識分子“下鄉”與近代中國鄉村變革的睏境
三 土地改革中“群眾路綫”的實踐與調適
四 晉綏邊區鄉村民主建設的曆史審視
第十章 百年中國鄉村發展進程的曆史啓示
一 從革命走嚮建設:曆史轉摺與時代訴求
二 對20世紀前期中國鄉村社會建設路徑的曆史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此書在拼湊資料,沒有分析。引用時時而近代,時而當代(於建嶸),還夾雜若乾自己也不懂的社會學術語(象徵資本)。第28頁《中國鄉村》是蕭公權早年的重要著作。蕭公權寫完中國鄉村,已年近六旬。為何是早期著作?

评分

未聚焦至一個地域或專題,注重梳理脈絡,對於民國鄉村中種種問題有所提示,綜述性質的作品,許多小問題目前尚無定論,士紳與權紳、公産與私産、雇主與雇農、長工與短工、農業恐慌與農業危機在社會性與經濟性層麵的考察及當前學界的歸因、城市與鄉村的定位、地方權利結構轉變、國共在鄉村建設的方式及道路差彆、國民黨自治—保甲—自治中自治與官治間的迴歸與重復、警察製度的建立、地方攤派與租稅、地方教育與農業製度應切閤、區級組織與區下設鄉鎮的政治力量下達狀態等等,基本涵蓋瞭大多數近代鄉村的矛盾與亟待解決問題。

评分

此書在拼湊資料,沒有分析。引用時時而近代,時而當代(於建嶸),還夾雜若乾自己也不懂的社會學術語(象徵資本)。第28頁《中國鄉村》是蕭公權早年的重要著作。蕭公權寫完中國鄉村,已年近六旬。為何是早期著作?

评分

有點失望

评分

未聚焦至一個地域或專題,注重梳理脈絡,對於民國鄉村中種種問題有所提示,綜述性質的作品,許多小問題目前尚無定論,士紳與權紳、公産與私産、雇主與雇農、長工與短工、農業恐慌與農業危機在社會性與經濟性層麵的考察及當前學界的歸因、城市與鄉村的定位、地方權利結構轉變、國共在鄉村建設的方式及道路差彆、國民黨自治—保甲—自治中自治與官治間的迴歸與重復、警察製度的建立、地方攤派與租稅、地方教育與農業製度應切閤、區級組織與區下設鄉鎮的政治力量下達狀態等等,基本涵蓋瞭大多數近代鄉村的矛盾與亟待解決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