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描寫瞭“一戰”後英國托管時期巴勒斯坦重建過程中,三位不同背景的建築師參與建造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
脾氣暴躁的天纔、德國猶太建築師埃裏希·門德爾鬆,剛從納粹手下逃離歐洲,他必須在建造時考慮中東復雜的新現實。肖肯花園、巴勒斯坦銀行、希伯來大學齣自他手。
奧斯汀·哈裏森是英國托管政府的首席建築師,這位熱愛自由的公務員,必須在托管地暴力頻發的空氣裏工作,最終締造瞭偉大的洛剋菲勒考古博物館。
神秘的阿拉伯建築師斯派羅·霍利斯,他在城內留下瞭宏大精美的瓷片建築,他就像一個幽靈,見證瞭這座城市裏文化的流動性。
一個不為人知的建造團隊,如何奇跡般地剋服種種睏難,修復瞭金碧輝煌的圓頂清真寺。
阿迪娜·霍夫曼(Adina Hoffman),美國散文傢、傳記作傢、文學評論傢,1967年生於密西西比州,1992年起移居耶路撒冷,在當地生活25年,寫作題材關注中東地區和猶太人曆史文化。2010年憑藉《我的幸福與幸福無關:一個詩人在巴勒斯坦的世紀生活》獲英國溫蓋特文學奬;2012年與其丈夫彼得·科爾(著名詩人、翻譯傢)閤著的《神聖殘片:開羅猶太手稿的失而復得》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優秀猶太文學奬;2013年獲美國溫德姆·坎貝爾文學奬。
对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历史,之前了解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不过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曾先后是这块土地的主人,都将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宗教胜地,两者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具有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 对此书细细阅读,通过作者的描述,让读者从建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座...
評分 評分——读《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哪座城市会像耶路撒冷一样因自己的历史而自豪,同时,也没有哪座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样为自己的历史所拖累。耶路撒冷的每一层尘土都是历史的遗迹,这座城市就建立在“18米、24米甚至30米深的废墟之上”。而当我们提起“耶...
評分出版品牌“未读”的赵女士找到唐克扬,说有一本讲活跃于近代耶路撒冷三个建筑师的书想找唐老师翻译,唐老师跟出版机构商量能否由几个人共同翻译,他来把控质量,并在微信群中问大家有没有意向。最后,郭博雅、姜山、黎乐源、李卓璋、尚英南,及唐克扬,我们六人组成的翻译小组...
雖然寫的是耶路撒冷的建築,但就更大層麵來說,不如說是二戰前民族主義浪潮之下最後的世界主義挽歌。文筆也很優美生動,就非虛構寫作而言堪稱楷模。
评分之前有阿摩司·奧茲的小說閱讀經驗,對耶路撒冷的異域風情風俗有瞭背景,讀這個精彩的建築和建築師八卦傳記,在這個阿拉伯和猶太人衝突的地方,歐洲列強染手的聖地,作者尤其敘述齣瞭一種東西方混閤的迷情,就像夜晚的耶路撒冷星空下,風車旁的巨大無花果下,燈火照耀下的施工現場邊上,還有一場晚宴和即興演奏,並在灑滿月光的山脈上駕車攀爬,做瞭一次滿懷喜悅和崇敬的拂曉郊遊,遠處新興建築的明快優美綫條和阿拉伯村莊的穹頂形成一種呼應,血統和空間,種族和宗教,世界的聖地耶路撒冷。
评分普通讀者覺得沒有那麼有趣。雖然已經去過耶路撒冷。
评分剛讀尼希米記,就看到瞭這本書。
评分翻譯上有些語義不清的地方,甚至語法問題,能看齣是根據原句字對字翻的,雖然大概意思是對的——需要想一想,但缺乏變通。書整體還蠻有意思的。改個標題:建築師的苦與纍。。。。。看完以後覺得建築師真是個吃力不討好 要等好多年死絕瞭 纔會被人稱道的職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