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写了“一战”后英国托管时期巴勒斯坦重建过程中,三位不同背景的建筑师参与建造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
脾气暴躁的天才、德国犹太建筑师埃里希·门德尔松,刚从纳粹手下逃离欧洲,他必须在建造时考虑中东复杂的新现实。肖肯花园、巴勒斯坦银行、希伯来大学出自他手。
奥斯汀·哈里森是英国托管政府的首席建筑师,这位热爱自由的公务员,必须在托管地暴力频发的空气里工作,最终缔造了伟大的洛克菲勒考古博物馆。
神秘的阿拉伯建筑师斯派罗·霍利斯,他在城内留下了宏大精美的瓷片建筑,他就像一个幽灵,见证了这座城市里文化的流动性。
一个不为人知的建造团队,如何奇迹般地克服种种困难,修复了金碧辉煌的圆顶清真寺。
阿迪娜·霍夫曼(Adina Hoffman),美国散文家、传记作家、文学评论家,1967年生于密西西比州,1992年起移居耶路撒冷,在当地生活25年,写作题材关注中东地区和犹太人历史文化。2010年凭借《我的幸福与幸福无关:一个诗人在巴勒斯坦的世纪生活》获英国温盖特文学奖;2012年与其丈夫彼得·科尔(著名诗人、翻译家)合著的《神圣残片:开罗犹太手稿的失而复得》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犹太文学奖;2013年获美国温德姆·坎贝尔文学奖。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人人都觉察到,有很多以往的东西已经不可挽回地改变了。这种改变的主基调,通常认为是一件好事:殖民地和民族解放的浪潮随之而来,很多国家的名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地图上,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在这样高亢的进行曲中,很容易被人忘记的一点...
评分对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历史,之前了解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不过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曾先后是这块土地的主人,都将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宗教胜地,两者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具有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 对此书细细阅读,通过作者的描述,让读者从建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座...
评分如果只对建筑的形态感兴趣,这本书可能会让人有些失望。如果还对建筑背后存在的隐喻着迷,这本书会让你欲罢不能。规划和建设耶路撒冷,除建筑师个性,地域特征和审美意识方面的考虑,还受种族、宗教、文化多样性,及政治形态、技术限制、物力约束的影响,当然还有官僚主义。建...
评分才读完三分之二,两个建筑师。去耶路撒冷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锅浆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落脚的青旅POST hostel ,楼是奥斯汀哈里森的作品;隔壁就是盎格鲁哈里森银行旧址(现在貌似是LEUMI Bank)这是埃里希孟德尔松的作品;被基督教青年会的高大塔楼吸引(纽约帝国大厦设计师...
评分——读《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哪座城市会像耶路撒冷一样因自己的历史而自豪,同时,也没有哪座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样为自己的历史所拖累。耶路撒冷的每一层尘土都是历史的遗迹,这座城市就建立在“18米、24米甚至30米深的废墟之上”。而当我们提起“耶...
“耶路撒冷三千年”之后……
评分從建築師的個人史看到整個城市的大歷史,優點是由小見大,缺點是如果對建築師本人並不感興趣,那這本書讀起來會很困難。
评分“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没见过耶路撒冷之辉煌的人 终其一生也见不到一个合意的城市 没见过圣殿全貌的人 终其一生也看不到一座辉煌的建筑”
评分这本书的可读性真是太差了,不知道是作者组织语言太过散乱,还是翻译的问题,对于我这种追求文笔、逻辑、故事的读者而言简直是折磨。没有了解过以色列历史,搞不懂犹太复国主义、原教旨主义等等专有名词的人就别读了,对以色列历史略有了解的我读起来都非常吃力,只能算是开卷有益了吧。
评分三位不同背景的建筑师参与建造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