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仍在

花落春仍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瞿骏
出品人:
页数:2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2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10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瞿骏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近代中国思想与文化
  • 近代史
  • 近现代史
  • 民国
  • 花落春仍在
  • 治愈系
  • 心灵成长
  • 女性力量
  • 生活哲思
  • 诗意人生
  • 情感散文
  • 岁月静好
  • 温柔坚韧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俞樾的诗句“花落春仍在”对近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人们常常只能看到落花飘零于泥尘的“屈辱史”,而看不到中国既有的“春天”依然还在。随着既有“春天”的在与不在变得无关紧要,近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心目中径自发展出了各自想象的“春天”与自以为的“春天”。于是,落花、新枝、仍在发展却不被人重视的既有“春天”和读书人各自想象与自以为的“春天”就这样在交织、羼杂在了一起,这种因交织、羼杂而互渗、联动的状态既导致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困境,也开拓了其历史的新路。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写就的学术随笔和书评十余篇。作者描摹人物,摭拾故事,展现了民国初年历史舞台上的新声与旧响。本书通过民族主义、革命、复辟、新文化、五四运动、读经争论、私塾改良等话题来切入与讨论,希望能由这些断面来看待“花落春仍在”的中国近代史,进而体味走入现代后中国人的希望与失望,痛苦与幸福,得到与失去。

作者简介

瞿骏,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历史系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访问学者,曾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2008)、上海市社科新人(2009)、上海市“浦江学者”(2011),著有《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另有论文若干散见于报刊。

目录信息

文明的痛苦与幸福——对辛亥革命的一个解读
宣统三年的读经“攻防战”
“共和”的通俗化:清末民初的“新”三字经
民族主义的可贵与可爱
八卦世界:辛亥革命时期的谣言
倒皇人是保皇人:梁启超与民初复辟
新文化的“到手”与“入心”
李无隅:一个五四青年的生与死
胡适、“园丁”与《燃犀》
中国近代史研究之走向(二题)
中国城市问题的历史视野(二题)
世纪末的小说征文比赛——读《清末时新小说集》
一部特立独行之书——读《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民史”的写法——读《生逢革命:辛亥前后的政治、社会与人生》
史学研究本土化的实践——读《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
地方的解剖术——读《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
附录 访谈:清末民初读书人的转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瞿骏老师应该是我们这几届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学生最熟悉的青年老师之一。经典的Polo衫和手势,是我印象当中的瞿骏老师。我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谈不上努力,因此,当年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真知灼见,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这样一个片段:都说“落后就要挨打”,...

评分

瞿骏老师应该是我们这几届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学生最熟悉的青年老师之一。经典的Polo衫和手势,是我印象当中的瞿骏老师。我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谈不上努力,因此,当年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真知灼见,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这样一个片段:都说“落后就要挨打”,...

评分

瞿骏老师应该是我们这几届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学生最熟悉的青年老师之一。经典的Polo衫和手势,是我印象当中的瞿骏老师。我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谈不上努力,因此,当年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真知灼见,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这样一个片段:都说“落后就要挨打”,...

评分

瞿骏老师应该是我们这几届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学生最熟悉的青年老师之一。经典的Polo衫和手势,是我印象当中的瞿骏老师。我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谈不上努力,因此,当年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真知灼见,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这样一个片段:都说“落后就要挨打”,...

评分

瞿骏老师应该是我们这几届华东师大历史系的学生最熟悉的青年老师之一。经典的Polo衫和手势,是我印象当中的瞿骏老师。我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学生,也谈不上努力,因此,当年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真知灼见,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这样一个片段:都说“落后就要挨打”,...

用户评价

评分

史识一流

评分

确实是这样,你能看到他的答案,但不是很明白他的问题。

评分

瞿老师语录: 1、新思想的流行并不一定与传统相断裂,而是经常借助传统有民众基础的表现形式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 2、谣言的制造改变了清末的言论生态,变得党同伐异、渐失底线; 3、在中国传统读书人及普通人的心目中,城乡不是一对对立的范畴; 4、近世商人仍然没有多少政治意识,他们对政治的关心建立在是否波及自己产权的基础上; 5、进化的眼光经常让我们忽略推动共和之人很多时候是在“借文明之名以大遂其私欲”。

评分

确实是这样,你能看到他的答案,但不是很明白他的问题。

评分

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出是有识见的史学新世代研究者!后半对各类研究的时弊、困境指的也到位。虽然,思想史的部分和罗、杨的风格一样,有些不是特别看的让我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