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昆曲 中国 张允和 回忆录 文化 浙江大学出版社 日记 传统
发表于2024-12-23
昆曲日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张允和的半生志业与一世情怀
昆曲传承的民间血脉和活态记忆
………………………………………………………………………………
曲友同期,伶-人-往事,文人雅集,名流过从
珍贵丰富的昆曲剧目,妙趣撗生的自制曲谜,意味隽永的昆坛轶事
…………………………………………………………… …………………
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创社简史
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是如何被保护和流传下来的
【不懂戏的人也可以看】
周恩来、陈叔通、张奚若、钱昌照、叶圣陶、雷洁琼、赵朴初、张伯驹、郑振铎、王昆仑、顾颉刚、俞平伯、王力、朱家溍、朱德熙、丁西林、倪征燠、匡亚明、赵景深……
这里有这些名人的身影,以及他们与昆曲的情缘。
……………………………………………………………………
从“家庭妇女”到“活动家”“外交家”,
从舞台上的“丑丫头”到书房里的“学术范”……
日记里的点滴日常,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最后的闺秀”。
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安徽合肥人,自小随父生长于苏州,曾祖为晚清重臣、淮军将领张树声。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冀牖,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允和是“张家十姐弟”中的“二姐”,是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又与元和(昆曲名伶顾传玠的夫人)、兆和(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充和(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被海内外并称为“合肥四姊妹”。允和1932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结婚后随周有光留学日本、游历美欧。新中国成立后,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八十六岁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凝聚亲情,互通声气。晚年出版《最后的闺秀》《浪花集》《多情人不老》《昆曲日记》《曲终人不散》等多部作品,风行海内外。
张允和
评分张允和
评分1. 第一页允和照片下的出生年份误写为1901年,应为1909年。2. P899 合肥张家世系简表里中 充和的出生年份误写为1914年,应为1913年。3.前面的照片不少是大合影,下面标示的人名很难对得上照片里的人。如第三张照片,即周有光的右页,说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根本无法把名字和人对上。伊克贤到俞平伯(可以认出)中间有4位,但我各种数法,也无法准确数出4人。建议以后这样的大合照,人名按照片上人物的位置而排列,现在电脑排版很简单的事。
评分毛边本,900页,一页页看过去。很感慨,看到了张家人对昆曲的感情缘分,曲人对昆曲的担忧思虑,至死追随,还有伶人的颠沛流离,晚景凄凉。近代知识分子与昆曲的关系仍是值得关注的,与明代士大夫的趣味是相似的。
评分毛边本,900页,一页页看过去。很感慨,看到了张家人对昆曲的感情缘分,曲人对昆曲的担忧思虑,至死追随,还有伶人的颠沛流离,晚景凄凉。近代知识分子与昆曲的关系仍是值得关注的,与明代士大夫的趣味是相似的。
日记里经常出现的曲社三个小社员:胡保棣和许宜春许淑春姐妹。一曲小《游园》大获好评。 胡保棣是随着母亲爱上昆曲,许宜春许淑春姐妹是跟着爷爷而许宜春许淑春姐妹。昆曲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总是第一的。 图1是允和《昆曲日记》里和小曲友有关的部分。 图6是1960年16岁的胡保...
评分去年秋天去北京昆曲研习社感受昆曲。研习社在校尉胡同的校尉小学里,大厅里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排身段,初秋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里,笛师在给新学者拍曲,笛子声想起,整个教室的光线都不一样,一位身材娇小满头银发地老太太走进教室跟大家打招呼,解释最近身体不好没有...
评分日记里经常出现的曲社三个小社员:胡保棣和许宜春许淑春姐妹。一曲小《游园》大获好评。 胡保棣是随着母亲爱上昆曲,许宜春许淑春姐妹是跟着爷爷而许宜春许淑春姐妹。昆曲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总是第一的。 图1是允和《昆曲日记》里和小曲友有关的部分。 图6是1960年16岁的胡保...
评分《昆曲日记》,别具情致,是专事记录昆曲的,像航海家的航海日志,令人刮目的是它出自于一位“家庭妇女”之手。说作者是家庭妇女并非危言耸听,自1956年因某种说不清道不尽的原因,她无奈地放下编辑的笔杆子,拿起主妇的锅铲子,围着锅头转,转到九十三岁曲终人散。她叫张...
评分《昆曲日记》,别具情致,是专事记录昆曲的,像航海家的航海日志,令人刮目的是它出自于一位“家庭妇女”之手。说作者是家庭妇女并非危言耸听,自1956年因某种说不清道不尽的原因,她无奈地放下编辑的笔杆子,拿起主妇的锅铲子,围着锅头转,转到九十三岁曲终人散。她叫张...
昆曲日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