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自由在高处》之后,熊培云审视社会、回归内心的全新力作
◈ 《慈悲与玫瑰》 致敬所有孤军奋战的灵魂
◈ 自救乃第一天理。
◈ 西西弗斯推动的不只是地上的石头,更是空中的玫瑰
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它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
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无私心即无公德”“悲观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半数人暴政”,并对时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等概念提出批评。
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在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本书对个体的境遇充满了温柔的同情。欢乐与痛苦都是人命运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重量。
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
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对自我的成全。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文学与传播学。与写作相关的职业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现执教于南开大学,作品多次获评中国国家图书馆、新浪网、《亚洲周刊》《新周刊》《文学报》等机构与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1.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享受孤独的人生旅程? 答:或许人生之意义正在于它没有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赋予意义,完成自己人生。自然造就人的肉身,人造就自己的灵魂。于虚无中找出意义不只是精神层面的无中生有,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自由。寻找意义有时会让人迷失甚至堕入...
评分1.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享受孤独的人生旅程? 答:或许人生之意义正在于它没有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赋予意义,完成自己人生。自然造就人的肉身,人造就自己的灵魂。于虚无中找出意义不只是精神层面的无中生有,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自由。寻找意义有时会让人迷失甚至堕入...
评分从很早开始,熊培云的书便很打动我的内心。原先懵懂时读《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自由在高处》,并不大理解内在的深度,但懵懂中,依然觉得作者文字里有慈悲的种子,播撒在行间。种子长大后,会生长起来,如果它继续开花、结果,慈悲的种子便会在幸运儿那里扎根,生长出更多慈...
评分 评分本以为是一本需要在阳光下阅读的书,读完超长的自序后更觉得应该在静夜里安静地阅读、仔细思考。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人太容易受各种媒体左右,独立思考能力的保留也就难能可贵。 我一直认为孤独不是寂寞,更不会是无聊,而本书使人深入地去思考什么才是人和自己、和他人、...
很久没有和一个作者的思想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了,甚至在读到某些观点的时候产生了轻微的震颤。熊培云是我理想中的知识分子模样:温和,理性,清醒,慈悲。他坚持思考和智慧的力量,并且相信人只有回到人自身,才能观照出他人和社会。他在见到了国家和个人的痛苦之后,还愿意当一个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也许是一个知识分子最为宝贵的坚持吧。
评分以前挺深刻的都写流水文了……我看经典吧
评分杂文 熊培云写东西特别爱引用名人的话和著作 一直如此 总体感觉比较暖
评分直抵人心的文字,触动人心的力量,慈悲与玫瑰,人性与救赎。好书!
评分引用名人名言的部分大概占了全书50%吧,除了博闻强记我并不想评价什么。观点么,见仁见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