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自由在高处》之后,熊培云审视社会、回归内心的全新力作
◈ 《慈悲与玫瑰》 致敬所有孤军奋战的灵魂
◈ 自救乃第一天理。
◈ 西西弗斯推动的不只是地上的石头,更是空中的玫瑰
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它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
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无私心即无公德”“悲观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半数人暴政”,并对时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等概念提出批评。
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在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本书对个体的境遇充满了温柔的同情。欢乐与痛苦都是人命运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重量。
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
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对自我的成全。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文学与传播学。与写作相关的职业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现执教于南开大学,作品多次获评中国国家图书馆、新浪网、《亚洲周刊》《新周刊》《文学报》等机构与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我不敢妄言自己身处于和平的年代。风雨大概只是尚未席卷到此地。 但能够静心坐下来读罢一本书,已经让人心存感激。 若非如此,我或许也没有足够的余力去从容地思考面对苦难时的选择。 书中开篇里提到到弗兰克尔自述处于集中营的经历,虽然笔墨不多,但是却令我印象深刻。 作为...
评分 评分社论有几个写的不错,熊培云是其中之一。 我以前是不看熊培云的,觉得,这个人该是经历了多少恶意,才会对这个社会如此悲观,三观不同,所以拒之门外。 细看之下,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理由有三: 一是虽然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不过去掉激进之后,不少看法还是有可取之处。 第...
评分 评分虽大多是熊先生公众号的短文集册,但是这样的文章也是能看到的越来越少啦
评分老实说,水平不止三星,只是期望值太高。熊培云越来越抒情了,没有当年自由在高处的标新立异,没有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那般厚重地做学问,反而去贴热点、吃老本、幼稚的抒情,你听什么歌有什么感受,每个人都会有、也都会写,不用吧这么私人化的事说出来还这么陶醉的样子。我觉得,这是自己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需要有理性的科学思维,格物致知,重逻辑性,言之有理有据。说起来,自由不是口号与符号,也不是一根胡乱挥舞的大棒,在开启了民智之后,自由就变成了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取舍之道。你所认为的自由,未必是别人想要的自由,因为我是我自己的道路、意义和生命。
评分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
评分前三分之一还可以 到后边就彻底崩了 有点语无伦次了 就是微信文章的合集 以后再也不能买这种专栏文章的合集书了 真是坑爹 这是第二次被坑了
评分熊培云就像一个云游天下的卖药郎,他的药好简单,见效也好慢:自救他救,群己界限,意义与自由,慈悲与玫瑰…但能治人灵魂的病。他只偶尔吆喝两声,旁人一看,还是去年的布衣,还是前年的配方,便挥挥手赶走,说这个世界需要的可不是这些温吞缓慢的东西。于是他继续云游,继续吆喝…可,没有人在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