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自由在高处》之后,熊培云审视社会、回归内心的全新力作
◈ 《慈悲与玫瑰》 致敬所有孤军奋战的灵魂
◈ 自救乃第一天理。
◈ 西西弗斯推动的不只是地上的石头,更是空中的玫瑰
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它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
面对来自国家与社会的双重重轧,作者分析了“无私心即无公德”“悲观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半数人暴政”,并对时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等概念提出批评。
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在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本书对个体的境遇充满了温柔的同情。欢乐与痛苦都是人命运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重量。
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
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对自我的成全。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文学与传播学。与写作相关的职业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现执教于南开大学,作品多次获评中国国家图书馆、新浪网、《亚洲周刊》《新周刊》《文学报》等机构与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1.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享受孤独的人生旅程? 答:或许人生之意义正在于它没有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赋予意义,完成自己人生。自然造就人的肉身,人造就自己的灵魂。于虚无中找出意义不只是精神层面的无中生有,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自由。寻找意义有时会让人迷失甚至堕入...
评分第一次知道这个作者是因为风筝推荐了他的西风东土,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少女的推荐。 我们莫名其妙地被接到这个世界上,也莫名其妙时而满心欢喜。玫瑰是没有理由的,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也会芬芳如故。 慈悲也可以从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角度出发。利己主义是不以牺牲他人为界,否...
评分正如熊培云先生自己在一次访谈中讲过的,他是在理性和感性上都非常丰满的人,所以他的文字里,除了作为独立思考者的理性,更能看到对这世界对众生的慈悲。他有一种看透了的悲凉,却无法硬起心肠不看,在这个知识分子被矮化唾弃的时代和土地上,他没有远走而是选择留在原地,这...
评分社论有几个写的不错,熊培云是其中之一。 我以前是不看熊培云的,觉得,这个人该是经历了多少恶意,才会对这个社会如此悲观,三观不同,所以拒之门外。 细看之下,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理由有三: 一是虽然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不过去掉激进之后,不少看法还是有可取之处。 第...
评分社论有几个写的不错,熊培云是其中之一。 我以前是不看熊培云的,觉得,这个人该是经历了多少恶意,才会对这个社会如此悲观,三观不同,所以拒之门外。 细看之下,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理由有三: 一是虽然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不过去掉激进之后,不少看法还是有可取之处。 第...
杂文 熊培云写东西特别爱引用名人的话和著作 一直如此 总体感觉比较暖
评分已读。旁征博引,针对当下时事热点、热门影视进行评论。涉及的面够广,但也仅此而已,熊培云终究是熊培云,条目的选择上更像是随感似的日记结集,和作家呕心沥血写的散文集终究无甚可比性。不知怎么,就是进不去,总觉得有什么隔着。 所以,散文集的出版还是要慎重,须得像李娟、刘亮程那样的才好。
评分前面字字珠玑,后面为何要跟鲁迅死磕。。。
评分杂文 熊培云写东西特别爱引用名人的话和著作 一直如此 总体感觉比较暖
评分直抵人心的文字,触动人心的力量,慈悲与玫瑰,人性与救赎。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