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诺瓦的回忆录没有深邃的哲理,但是同时却使他的回忆录成了一部历史导游手册,一座18世纪的宫廷,一种有趣的丑闻纪事,一个世纪编年的完整的横切面。通过其他任何人都不如通过卡萨诺瓦来了解18世纪的日常生活现象,也就是文化现象,当时的舞会、剧院、咖啡馆、城堡、旅店、赌场、妓院、狩猎场、修道院和要塞。通过他,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那个时候如何旅行,如何进餐,如何读博,如何跳舞,如何居住,如何谈情说爱,如何消遣娱乐,风俗道德如何,教养举止如何,言语风度如何以及生活方式如何,而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事实,也就是客观的生活现实场景之外,还可以了解到那些喧哗嘈杂,不住地轮番出现的各色人物。那些人物足够写作二十部长篇小说,可以供一代的,不,可以供十代的中篇小说家使用。那些人物是多么丰富呀!有士兵和亲王诸侯,有教皇和国王,有流浪汉和赌场骗子,有商人和公证人,还有阉人,驱赶妓女者,歌手,少女和娼妓,作家和哲学家,贤明人和愚蠢人。这是把一个个人物聚集在一本书的围栏里最有趣和最丰富的人物大汇展。数以百计的中篇小说和戏剧都借助于他的作品才写出了最好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这一座题材矿山至今依然是取之不竭的,正如曾经有十代人为了新建筑而从罗马广场取用石材一样,还会有好几代的文人学士要从大挥霍者那里借用基础和人物。
卡萨诺瓦证明了:一个人不是作家,但能写出世界上最使人感兴趣的长篇小说;一个人不是历史学家,但可能编写出最完整的时代画像。
贾科莫•卡萨诺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1725年4月2日-1798年6月4日),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卒于波希米亚的达克斯。
这是一本“糙读”或“精读”都能有所享受的书。归功于译者精妙的翻译和编者妥帖的排版,让整本书能入目到心。实属难得。 最大的功臣自然是卡萨诺瓦本人。 一 它(或者说他?)就像是一块甜到发腻、被人敬而远之的老款芝士蛋糕。生吞活剥的都是壮士。配上一杯略烫口的白开,慢饮...
评分不知道是中意文化差异,还是如何,卡萨诺瓦的做法简直平淡的不需要大惊小怪。 我只是不明白,他当真是爱过每一个情妇么?那他的attention span 也着实太短了。他不是情圣,只是个男人而已。没有必要为他的语言天赋,外交手段、口才,乃至魅力所着迷。这些只是时空所产生的...
评分真是聪明又自负的家伙。我能看见他瘦骨嶙峋的手指拂过书页。 是的是的。年轻的他戏谑地笑道,伯爵是个蠢材,神甫是个懦夫。公爵对我很好,但我在几年后不得不与他为敌,而且公正的读者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太过分了。还有那些香艳的尤物,那么放荡又那么纯洁,我几乎克...
评分这本书以活泼的语言反映了18世纪的社会,那是动荡的社会,转型的社会,卡萨诺瓦是一个转型的人物,他身上即有贵族的骄傲,又有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他的纵欲预示着资产阶级必将腐朽、没落,最终将要灭亡。 其实我想说的只是题目里那句话。真的,哪个男人心中不想象他那样能到...
评分文、北京青年报 青年茨威格初读《我的一生》时是这样评价卡萨诺瓦的:“由于不受羁绊,没有固定的目标,不必瞻前顾后,因而(卡萨诺瓦)可以特立独行,其步调不必与凡夫俗子保持一致。凡夫俗子身负道德包袱,带有伦理目标,要受到社会责任的束缚。”的确,很难对卡萨诺瓦的行为...
掌握智慧之石的意大利男人。
评分卡萨诺瓦的一生真是精彩,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各种情人,反倒是他和伏尔泰辩论的一段,好奇他哪里有时间读那么多书...
评分就是因为长得好
评分太厚 如何有兴趣去读一个这么厚的自传。不适合功利心阅读者。
评分法语翻译太不友好了 可以称得上是传奇的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