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诺瓦的回忆录没有深邃的哲理,但是同时却使他的回忆录成了一部历史导游手册,一座18世纪的宫廷,一种有趣的丑闻纪事,一个世纪编年的完整的横切面。通过其他任何人都不如通过卡萨诺瓦来了解18世纪的日常生活现象,也就是文化现象,当时的舞会、剧院、咖啡馆、城堡、旅店、赌场、妓院、狩猎场、修道院和要塞。通过他,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那个时候如何旅行,如何进餐,如何读博,如何跳舞,如何居住,如何谈情说爱,如何消遣娱乐,风俗道德如何,教养举止如何,言语风度如何以及生活方式如何,而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事实,也就是客观的生活现实场景之外,还可以了解到那些喧哗嘈杂,不住地轮番出现的各色人物。那些人物足够写作二十部长篇小说,可以供一代的,不,可以供十代的中篇小说家使用。那些人物是多么丰富呀!有士兵和亲王诸侯,有教皇和国王,有流浪汉和赌场骗子,有商人和公证人,还有阉人,驱赶妓女者,歌手,少女和娼妓,作家和哲学家,贤明人和愚蠢人。这是把一个个人物聚集在一本书的围栏里最有趣和最丰富的人物大汇展。数以百计的中篇小说和戏剧都借助于他的作品才写出了最好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这一座题材矿山至今依然是取之不竭的,正如曾经有十代人为了新建筑而从罗马广场取用石材一样,还会有好几代的文人学士要从大挥霍者那里借用基础和人物。
卡萨诺瓦证明了:一个人不是作家,但能写出世界上最使人感兴趣的长篇小说;一个人不是历史学家,但可能编写出最完整的时代画像。
贾科莫•卡萨诺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1725年4月2日-1798年6月4日),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卒于波希米亚的达克斯。
我一直搞不明白(也许永远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始祖偷吃了一枚小小的果子人类的世世代代(如果我们也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的话)就要受那永恒的惩罚。看过《圣经》的人都知道,亚当和夏娃偷吃的那枚禁果并非是男女之果(其实上帝当初创造它就是让人偷吃的,不信你看看《...
评分我在网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这本书只翻译了原著的五分之一篇幅,一个残本而已,绝对买了后悔。”很是疑惑,诸位看过此书的达人请解惑,如果是不完全的版本,那么完全的版本是哪本呢?
评分 评分上海三联不久前推出的周玉军译《我的生平:吉亚科莫•卡萨诺瓦自传》,如同此前几个中译本,亦为节译(或说“精选”)。卡萨诺瓦(Giacomo Casanova,1725—1798)以冒险家和猎艳高手名世(主要还是后者)。他的话痨更胜于他的“博爱”,除了不停地泡妞,没见他干成什么了不起...
虽然流水账一般,但还是引人入胜
评分原著有三千多页,译者说这次比上一版又增加了一些内容,不过鉴于作者对很多猎艳经历的“直白”叙述,估计永远也不会出完整的中译本。
评分希斯莱杰演过他,大卫田奈特演过他,可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在他身上,足够瞥见的不是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评分奇妙
评分他的一生纵情声色,物欲横流啊!如果不是编造的,那时候的男女关系婚姻关系也真够乱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