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讲述少女科拉无家可归,受到欺辱和强暴,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又一次残忍的鞭打,让她下定决心,逃出人间地狱,穿过沼泽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这是怎样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会的邪恶,法律的不公,暴力无处不在,善良的光却是那么脆弱 。好心人一个个倒下,但那身高两米、冷酷无情的猎奴者仍紧追不舍。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4月10日,科尔森·怀特黑德凭借《地下铁道》成为二十一世纪唯一凭借同一部小说擒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小说家,跻身福克纳、安•波特、马拉默德、厄普代克、沃克、普鲁之列!
2016年8月,科尔森·怀特黑德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出版,入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被奥巴马列入夏季书单,11月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自此“地下铁道旋风”席卷全美,作品进入年底全部选书榜单。科尔森·怀特黑德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1969— ),生于纽约,在上东区长大,童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 他写过六部小说,两部非虚构作品。1999年发表处女作《直觉主义者》(The Intuiti onist)即引起广泛关注,进入笔会/海明威奖的决选名单;第二部长篇小说《约翰·亨利日》(John Henry Days)进入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专文盛赞——“挥洒自如的天才作家”;2003年的散文集《纽约巨像》(The Colossus of New York),被誉为“9·11”后最好的纽约故事。科尔森·怀特黑德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
科拉,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 谢谢译者的提醒(但没有以注解形式放在书里):Cora源于珀耳塞福涅是宙斯和农业女神得墨忒耳所生的女儿,在尼撒谷采花时遭到冥王哈德斯的绑架,从此做了地下世界的王后。珀耳塞福涅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光明的破坏者”,但希腊人常常叫她科瑞(Kore)...
评分魔幻主义能不能这样用?震撼力与罪恶程度的真实性的是否应该协调?故事是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还是成为了一些概念模型(i.e. manifest destiny, progress in god's name, white supremacy, sexual abuse) 的复印机?事件很重,劳动-欢乐在奴役-自由中的双重含义,为奴所意味...
评分 评分文 / 角谷美智子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普利策奖得主) “地下铁道”原本指秘密联络网,美国内战前民权活动家们为南部黑奴逃难而在各地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怀特黑德在他这部充满活力的全新作品中,将“暗道”这一象征性用法,延展成了一条由真实列车运送黑奴去自由北方...
评分前面铺天盖地把所有能找到的媒体好评全都弄上了!读起来那叫一拗口,完全有一种我到底会不会中文的赶脚。。。人物太琐碎,触动并不强,不确定是不是只是翻译惹的祸
评分有些地方跟黑人作家哈利的 《根》撞梗。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评分只能说没有打动我!感觉像是披了种族外套,内里是老旧的故事逻辑。
评分只能说没有打动我!感觉像是披了种族外套,内里是老旧的故事逻辑。
评分领略了16年席卷美国的“地下铁道旋风”,故事是关于黑人逃奴的,全书血迹斑斑,加上糅合了黑奴历史上的大事件,其意义之重要可想而之。然而,作为一本小说,它十分平庸,完全不具备“屠榜”实力。理解身为美籍黑人的奥普拉、奥巴马对于这本书的推崇,但实在无能欣赏。小说,永远都是要先把底子弄好,颜色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文艺界不要再“参政”了,希望能将政治对文化的影响降到最小。希望为了政治正确创作文艺作品的各位作家,能考虑读者为阅读你这本书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