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典乐手大鹏与小管、“生命之饼”吴维、老狼、袁惟仁、张楚、李志、“五条人”阿茂与仁科、赵牧阳、“野孩子”张玮玮和郭龙——乐手、歌者、词人,这一次,他们不用音乐而用故事,呈现别样的人生。大鹏的手心覆着厚厚老茧,吴维在朋友死去的夜晚离开了武汉,老狼的歌声里是没有完成的浪漫与回忆,袁惟仁坐在黑洞洞的电影院里入神地看别人的爱情,张楚问自己是否是一个卑鄙的人,而李志知道他需要家庭让自己免于极端的境地,海丰的水土滋养了“五条人”的独特曲调,而西北的原野承载着赵牧阳和“野孩子”的音乐才气……在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里,他们道尽音乐的美丽与生活的疼痛。
2. 五年时光沉淀,叶三“录制”下这部全新的“音乐故事集”——性情与才情的凝华,经历与感悟的浓缩,书写与记录的果实。继上一本书的出版已有五年,在这部全新力作中,叶三呈现出她高超的采访技巧、非凡的写作才华,更有深刻的观察理解、丰富的生命体验。叶三不仅讲述了这些为音乐而生的人,也将自己与音乐的不解之缘融入其中:那些背着琴走在路上的年少时光重返眼前,无意间播放的保留曲目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本已不再年轻的人们伴着乐声一起POGO,余杭的农家院里朋友们奏出的和音在空气里震荡,海丰的音乐人和这地方一样像是生活在海里的鱼……生命中那些被音乐点亮的美好时光,是作者最为真切的温情、深邃与诚挚。
3. 说歌里的故事,唱故事里的歌——这是他们的歌与故事,更是我们的热爱与回忆。在叶三的笔下,音乐因为这一个个与它交织的生命个体,而呈现出一种鲜活生动与不可捉摸,在一场场生活的旅程中,它或制造一个浓墨重彩的转折,或带来一段意料之外的惊喜。音乐,将作者的亲情、友情,回忆、憧憬,将她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全部串联起来,这本身就是一曲动人的歌谣。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听得见那些曾经触动过我们、或一直打动着我们的乐声,看得到隐没其中的、或早已被我们遗忘的青春,忆得起那些难以追溯、不可重蹈的躁动、轻狂又美好的旧时光。
《我们唱》是叶三近些年对一些音乐人的访谈合集,共记录了十二位音乐人的故事。
大鹏与小管、“生命之饼”吴维、老狼、袁惟仁、张楚、李志、“五条人”阿茂与仁科、赵牧阳、“野孩子”张玮玮和郭龙……断断续续、兜兜转转,叶三将她生命中这些与音乐相关的朋友们,放进了这部“音乐故事集”里。
不论是隐没台后的词人、乐评人,还是聚光灯下的歌者、演奏者,纷纷从时间和空间的各个角落里聚拢而来,奏上一曲有关青春、梦想与自由的生命之歌。这是他们的歌与故事,更是我们的热爱与回忆。
叶三,现供职界面正午,喜欢猫、食物和好艺术的虚无主义者,曾出版《九万字》、《腰斩哪吒》。
朴树《白桦林》,许巍,新裤子,野孩子,胡吗个《人人都有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周云蓬,胡德夫.崔健《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马友友,交响乐(贝多芬,马勒,布鲁克纳),生命之饼及其纪录片《武汉朋克》,red hot chili peppers,led zeppelin,pink floyd.收录在...
评分 评分太久没看书了,朋友安利好久的书,终于在这个雨天边听歌边看完了,书里写到哪个乐队便切到哪首歌,看完满满的感动,想说的太多,删了又删,好像一切文字都有点苍白。 民谣和摇滚似乎永远都会同时出现,野孩子的‘我眼望着北方,弹琴把老歌唱’,吴维的‘我不会洒了我手中的酒,...
评分《我们唱》这本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是在飞速行驶的高铁上读完的。听着“偶像派歌手”的歌,读着偶像的故事,或背靠在可调节的座椅上沉思,或端坐于小桌前凝视,辗转了几座城市,如同所有的流浪一样,从来都没有一个终点,行路匆匆,皆不过人间过客。而这本书就像是...
评分还是挺喜欢自己进入阅读的状态,不管什么书也不管是不是用Kindle 上次黄金周后去什么地方溜达勾起来买书的念想,于是乱七八糟的买了几本,上海飞深圳的路上看了几张就昏睡过去了 这次深圳回来上海,座位舒服,旁边没有人,时间刚刚好,落地也读完了最后一页 想想还挺可怕的,里...
最喜欢张玮玮的部分。有点鼻酸。
评分最喜欢张玮玮的部分。有点鼻酸。
评分喜欢叶三阿姨。
评分写得一般,散漫。图书制作差,责任编辑没责任啊,错别字就算了红磡的磡直接空掉没字。
评分爱不释手读完!最感动的是这群稚气可爱、脑筋生病的音乐人,在音乐跟做人上都赤诚恳切。面对这些晚生后辈,从来没想过发唱片、规规矩矩或拧巴做精神贵族的小镇上班青年,掏心窝鼓励领路上道。才会让他们相遇在一块,混成圈子,见证友谊岁月珍贵,送给我们好听的音乐和迷死人的故事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